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它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它的教学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而要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在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还很浅薄,主要是以娱乐和游戏为主要内容,如果涉及到了专业的软件操作,学生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缺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式,主要是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品质,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信息素质,让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1]。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价值
(一) 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双减”政策背景下,
初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课程的核心素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究其原因,在于“双减”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改变了中学“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调动了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 充实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从“双减”的内涵出发,“双减”背景下
的初中 IT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达到多样化、适量化、针对性和匹配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不同的 IT特点和 IT应用。具体而言,在实施初中信息科技教育教学时,老师们可以在“双减”的背景下,扩展和扩展教科书上的各种资讯科技知识与资讯科技的运用,加强教室的教学品质,充实教室的教学内容,反映出资讯科技教学的多样性。
(三)加强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初中学生对于资讯科技并不陌生,资讯科技涵盖范围相当广泛,它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中。与此相对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也存在着较深的问题。如果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的信心。“双减”政策提出了“育人”、“适合”、“适量”三个方面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以明确的课堂目标促思。目标起着引导作用,在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基础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室中,创新教学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不断地提醒老师,让老师不断地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同时,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学情、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程度和课堂的实际情况,来对课堂创新的教学目标进行预先设定,以保证它的清晰性。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我们学校其他班的老师那里学习到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在课前教研会议上,与进度比本班更快的其他老师进行沟通,让他们对他们的创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完成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确立他们的根本创新方向,并对“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创新学习”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到什么程度”进行了清晰的说明。然后,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让他们的创新内容与本班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真正需求相吻合,使他们能够在目标的引导下轻松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自然地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新教学理念。要使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真正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进行教育观念的革新。特别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考,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确保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资讯科技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创造思想的引路人,更要成为学生创造思想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因此,这就需要初中资讯科技的老师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与知识水准,积极补充关于创新性教学的知识,同时对当前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变革,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以初中信息技术“Excel”相关内容为例,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双减”政策以情境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并让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同时,自主探究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Excel的快捷键和编辑方式。由于每个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一样,且理解能力也有差异,教师可以将Excel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初级学习、中级学习、进阶学习,利用PPT呈现出来。针对每个学习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网络图片、视频内容组织教学内容。
(三)借助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意识到科学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搭建与开展,在培养学生实现更好的互相引领以及互相帮助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以实际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能力水平为依托,来构建出一个具有递进性以及层次性的合作探究实践任务,达到对学生培养的目的[2]。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应进行一个更加科学有效的小组划分,遵循互补性的原则,来将不同思维水平、性格、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的学生进行一个有效的分组,让他们形成互补,进而将合作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大。例如,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具体的合作实践任务,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可以提出合作的问题或者是先决条件:在上节课中,我还清楚记得,当我们把一组数据的和求出时,只需要把鼠标向下一拉,不管多少数据都能一并求出,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得吃惊,甚至有的同学发出感慨,这充分展示了WPS的神奇与强大。大家都知道,再过几天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假如期中考试后班主任让我们帮一下忙,什么忙呢?通过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对我们班的成绩做一个分析,以便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同学们能做到吗?好,同学们信心满满,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这个任务,得到老师的赞扬。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WPS表格软件、数据求和、平均值等知识内容,展开具体的分工合作。如“假设学校要对班级前三名同学进行表彰与奖励,怎么办?找出语文、数学、英语单科状元,找出英语成绩最好的男同学,数学学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学生思考、合作、排序,运用WPS进行实践,最终求出结果,并且总结探究结果,合作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四、结语
总之,国家的建设需要信息科技,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而初中是塑造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黄金时期。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大势所趋。教师应在创新思维下,多角度地革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应用信息科技的实践能力,履行信息技术学科育人职责,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跳板。
参考文献:
[1]白四成.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29):226.
[2]李春刚.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新课程,2021(3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