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周雁晔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650051

摘要: 创新能力的提升,可有效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可塑性,使学生能够自如应对英语试题中的难题。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为了将创新思维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增强学生未来社会适应力。针对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重在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以及打破思维定式的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常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通过营造某一特定场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质疑,并针对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联想,然后通过深入思考得出结论。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英语教学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情境创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创新
DOI:10.12721/ccn.2023.15709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一)培养英语质疑精神

大胆设想,勇敢质疑,才能开阔思路促进英语创新思维发展。质疑是深层思考的开端,也是深入学习的开始。但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习惯于全员接收教师的知识传输,整个学习过程对教师的讲解没有任何疑问,也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状态很难带动创造性思维发展。为此,教师需要针对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特定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针对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可根据阅读材料内容或插图创设疑虑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章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类疑虑情境的设计可围绕当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学生不易发现的关键知识点展开。经过疑惑、分析、解疑三个阅读学习步骤,学生的思维会渐渐活跃。教师在教材课文教学时可适当采用此种情境创设方法,让学生在疑虑情境的长期影响下养成带着疑问和批判精神开展英语阅读的学习习惯,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大胆猜想。

(二)激发英语探究意识

激发学生的英语探究意识不仅让学生在当前场景下对英语内容产生探究兴趣,更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养成永不满足的探究精神和良好学习习惯。对英语知识的探究学习不能只满足于浅表层面,要深入有序地探究事物本质。为此,初中英语教师结合教学情境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关联,逻辑严谨,能够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学习,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增强主动探究自信心,开发思维潜能。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将问题设计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布置“案件侦破”任务,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一边阅读分析,一边推理讨论,通过抽丝剥茧拨开迷雾发现本质,最终成功破案完成任务。这样的问题情境,富有趣味性且具有一定难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一个个密切关联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懂得探究过程要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不能毫无根据地凭空假设。另外,针对英语教学的易混知识点,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其中差异,进而达到准确区分牢固掌握的学习目的。通过创设英语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只是一个开端,重点是要通过逻辑缜密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交流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一)针对交流学习,创设开放式交流情境

一问多解的开放式题目锻炼的是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通过锻炼学生横向思维,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提升思维创新力。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根据具体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可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开放式问题情境之中,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勇敢提出个人不同观点。这类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由于学生的分析路径多种多样,得出的答案也会各有不同。教师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观点要秉持包容理解的态度,课堂上应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敞开心扉,敢于参与英语课堂交流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既能够受他人观点启发,也能够发现自身的思维盲点。这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严密性的培养十分有益。针对一问多解的情境创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学形式不必拘泥一格,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使用。

(二)针对互动合作,创设协作式交流情境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通过协同合作学习他人所长不失为一种提升自我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英语日常教学中,为方便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通常会为学生创设协作式交流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间互帮互助,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针对英语学习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发表个人想法,展开深入交流探讨,进而实现对疑难知识点的攻克。

这种交流情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间的协同合作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类教学情境的创设需符合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小组成员的划分,教师要注意每个小组都要拥有至少一个优等生和一个差等生,能够完成英语学习上的互帮互助。其中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也要尽量互补,保障小组内能够顺利开展讨论学习。例如,针对某一易混知识点,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协作交流情境,使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在交流探讨中帮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发现英语认知理解上的错误,并能够帮忙分析其中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其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合作学习应用得当,所能发挥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增强和学习效率的提升都会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需要丰富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分析初中英语教材内容,我们会发现教材中所描述的语言场景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内容学生由于缺乏相关了解,阅读学习时会存在一定难度。如涉及西方节日、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内容,学生平常接触很少,认识理解几乎完全依靠想象,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大打折扣。鉴于此,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其中,利用筛选出的各种优质教学资料给学生提供强烈的视听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想象力,降低学生对相关英语文化知识的理解难度。另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仿真语言交际情境,使学生在仿真语境中锻炼创新能力和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想象分为两种,一是再造想象,二是创新想象。教师利用英语教材中相关语言材料和网络收集整理出的这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结合外部信息资源对教材中呈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重组,这便是再造想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较多,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想象力。在单词教学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联想的方法记忆英语单词,帮助学生实现英语单词的快速记忆和牢固记忆。对学生创新想象力的发展,英语教师同样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想象情境,帮助学生将看似不相关的两种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与记忆。

结论

利用英语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通过教学情境的铺垫与烘托,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另外,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每一个大胆猜想与质疑,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发散思维,并积极展开对英语知识的深层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蝉娥.初中英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1(17):63-64.

[2]王茜.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适切性研究[J].教育科学,2022(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