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及特点

朱恺 顾永昊 王志玲 柯根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摘要: 目的分析及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及其特点。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的感染性眼内炎106例(10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基础资料、治疗方法及特点。结果 106例感染性眼内炎中,白内障术后感染者68例,占64. 15%,其次为外伤及玻璃体切除术后及青光眼术后。眼内手术后感染发病时间为术后3~120 d,平均为(23. 76±31. 59)d。治疗方式全部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根据前房反应及眼内感染程度8例先行玻璃体腔注入抗生素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手术,2例行前房冲洗+玻璃体腔注药术后未见明显好转,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83例患者充填灌注液(78. 3%),23例患者充填硅油(21. 7%)。另外白内障术后有人工晶状体患者66例,22例患者术中取出人工晶状体(33. 3%)。房水及玻璃体病原体检出共56例,阳性率为52. 83%,多见为表皮葡萄球菌(15例,26. 7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23. 21%)。结论眼内炎作为眼科急症,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并可能产生严重并发症且愈后差,我院临床治疗的眼内炎均积极采取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研究表明玻璃体切除手术有利于获得玻璃体标本,可以直接清除感染病灶并减少了二次手术可能。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术后;治疗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