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见解

刘燕茹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沁苑小学,010060

摘要: 提升数学计算能力,对于小学生学好数学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数学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施趣味性教学或生活化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其次,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最后,要强化训练,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途径
DOI:10.12721/ccn.2021.1571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数学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始终,它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待优化要素

1.1小学计算耐心有待培养

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由于将解题简单理解为四则运算,并认为只需要熟记计算规则,就可以求得正确结果,因此,在实际做题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计算错误现象。另外,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具有活泼好动特点,教师带领他们进行计算题训练时,无法充分激发其做题兴趣,这也不利于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在实际数学考试中,如果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强,这有利于学生节省做题时间,并利用这些时间对试卷进行有效检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做题准确率,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1.2小学生对计算器依赖性有待减少

很多小学生对计算器具有很强依赖性,因此,这就导致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比较好,但考试中出错率比较高问题出现。而且,小学生如果长期使用计算器,这还将会降低其计算能力,同时,学生还会怀疑自己计算出来的结果,并且还需要通过计算器验算之后才放心。久而久之,学生将会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

1.3小学生有待形成良好计算习惯

很多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越算越乱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学生没有一个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喜欢在手掌上计算习题,这样不仅不卫生,还会让计算变得极为混乱;有的学生喜欢在纸张空白缝隙计算,而在对习题进行验算时,就会四处寻找计算过程,长期以往,学生计算思路不仅会被打断,还会导致其产生厌烦心理;有的学生不爱用草稿纸,而是在书本上直接计算,久而久之,就导致书本变得乱七八糟。

二、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培养学生的计算耐心

计算题具有较大训练量,而且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计算题产生厌烦心理。然而,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种特性,设计相应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计算题训练之中,并在计算中增强计算耐心。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计算能力检测表,让学生对上面的习题进行计算,然后,教师按照学生提交习题的时间,分别对学生习题进行检查,并从中找出算得又准确又快速的学生,并根据名次进行奖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竞争斗志,提升其计算能力。

2.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简单来说,学习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通过对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在学习方面有着良好的习惯,所以这些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往往不会因马虎大意而出现计算失误,相反,当前小学阶段很多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经常会在数学计算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由此可以看出,计算习惯能良好的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计算能力。例如:在进行小学北乘法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在计算方面的速度,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可以从口算题入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一道口算题:7x9-7,此时学生们肯定会使用先乘后减的方式进行计算,最后结果为56,为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扩展思维,教师可以让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进行计算,此时有的学生就会想到,9个7再减去一个7,就变成了7x8,所以结果还是56。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促进了学生在计算方面的习惯养成。

2.3在情境里理解计算意义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计算符号,每个符号在算式中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将计算和生活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提升在计算方面的质量与效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在冬季时的长跑体育锻炼情境出题,同学们在冬季的时候,每天早操时间都要进行晨跑,晨跑时间为10分钟,外圈的同学每分钟要比内圈的同学多跑30米,内圈的同学每分钟能跑120米,问外圈的同学在每天的早操期间跑了多少米?依据题意,同学们能列出算式:120+30x10,根据先乘后加的方式进行计算,学生们会先进行乘法计算,但最后的结果是错误的,此时学生们就会出现疑惑和矛盾,因此就会带动学生在计算方面学习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引入小括号在计算方面的作用,就会明白计算的意义,并加深学生对计算符号的理解性记忆,提升学生们在计算方面学习的综合效率。

2.4在情境里学会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创造情境,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计算方式。例如:在进行小学乘法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们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并进行实际的商品交易,此时有的同学要买三个练习本,每个本子是0.35元,那这个同学需要付多少钱,这时售货员会列出等式:0.35x3,最后就会得出相关答案,在学生们得出答案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之后学生们就会一一展示算法,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不仅会对计算产生进一步认识,还会潜移默化地掌握转化思想,学会相关的计算方式,提升在计算方面学习的综合质量。

2.5实现计算教学的算法多样化

但教师在实际进行算法方面的多样化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把握好尺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我国在教育领域中进行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明确表示教师在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重视算法教学的多样化,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的较大差异,单一的教学手段一定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在计算方面学习的需求。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所以若教师长期进行一种计算方式的教学,学生就会对这一种算法出现错误的刻板认知,从而会降低在计算方面学习的兴趣点,为此教师就要注重应用游戏化教学手段、合作教学手段等多种教学手段和计算方式,以此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2.6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计算方面的整体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数感主要体现在口算和估算两个方面,良好的数感不仅能提升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准确率,还能够带动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兴趣点,为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估算方法的探索,并根据自己探究出来的估算方法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解释,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探究出来的估算方法,实际进行习题的结果估算,并多次证明估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结束语

总之,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勤思考、善钻研,灵活采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张春祥.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探微[J].学周刊,2020(30).

[2]王怀银.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