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刘祖琴

福建省寿宁县鳌阳中心小学 福建寿宁 355500

摘要: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形成有效的解题策略。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此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应用题的问题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在数量上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学好应用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16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与生活教育理论契合。为此,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应用题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题的分析解答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一)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普遍较低

对于一些学生而言,理解应用题的题意难度较大,理不清蕴含其中的数量关系,难以列出准确的算式。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成长阶段,还无法较好地理解应用题的题意,对题目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析。

(二)教学过程急于传达教学结论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以“会解题”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解题技能的训练,急于向学生传达“数学规律”或者通过既有的教学模式实现“走捷径式”的课堂教学,相对忽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事实上以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教师思维活跃,但学生茫然。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一)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解题基础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知识是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首要条件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解题方式不灵活,无法准确地用术语对问题进行表述,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充分。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相关的基础概念。同时,还要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各个类型,教师需要对不同年级的重点基础知识加以提炼。

例如,一年级中数的认识、简单的加法、减法知识;二年级中简单的乘法、除法、数据处理、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三年级中倍数、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知识;四年级中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认识、角的度量、小数的加法与减法知识等。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归纳、对比等方式逐步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如在学习基础的平面图形时,教师可以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平面图形的区别,并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图形转化的方式分析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有利于为后续系统学习四边形的面积与周长奠定基础。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巧做标记或评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是解决数学应用题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比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能够将整个题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分析的技巧,将自己认为的重点词语勾画出来,一边读题一边做标记,这样能够将整个题目进行浓缩,这样就能快速地掌握出题者的意图,这样就能有效的解决其中的问题。在平时的小测验或者考试结束之后,我们在进行应用题的解决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将题目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当教师在上面进行讲解,将自己整个做题的过程呈现出来,大家一起进行分析,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是对题目的巩固,学生对这些题目将会有一个新的认识,这时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注意力都是非常好的,而且提升效果非常好。在讲解完成之后,我们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能完善自己的思路,使得大家能够共同得到提升,同时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指导审题方法,提升解题效率

通过长期的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应用题出现解题错误并非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而是在细节之处出现了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在审题环节出现了错误。应用题的解决都是以审题为开端,所以,审题会对解题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审题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效率和质量。通常来讲,应用题的审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认真读题。应用题往往是用精练的语言将数学问题阐述出来,所以,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会直接影响解题的结果。在读题时,学生要避免匆匆带过,要做到不漏字、不换字、不添字、不破句。第二,寻找问题中的关键字和关键词。在应用题的叙述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会对题意产生影响,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表示数量关系的字词包括“共、共有、余下、还剩、还差、比……少、相差”等。再如,行程问题中的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等。第三,挖掘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如问题中出现三角形这个词时,那么隐含的条件就是内角和为180°,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等。总之,只有正确审题,学生的解题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强化表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同时要持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做“小先生”尝试说出解题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讲题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他们对题意的理解,让他们更好地厘清蕴含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思维能力是关键,而语言表达是能力的输出与锻炼。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做题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学生普遍认为应用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教师加强辅导。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应用题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数学应用题的特点,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让教学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孙志祥.巧用数学谋略彰显教师智慧——小学应用题教学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01.

[2]邹辉.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