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以成都工业学院学为例

​梁亚芹

成都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610073

摘要: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是对经济学最基本理论和最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对学生整个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文试图通过笔者多年来教学经验,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总结一些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或创新的方法,为今后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3.15704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微观经济学》(以下简称本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是对经济学最基本理论和最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对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由于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抽象深奥难懂、目前较为授课方式单一、二本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还有教材方面等问题的存在。本文试图通过笔者多年来教学经验,站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角度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介绍一下目前本课程的特点、授课现状,总结一些目前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或创新的方法,以便为今后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本课程的特点

1. 理论强并且抽象、深奥、难懂

本课程出发点是因为经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那凭什么配置资源呢?凭价格。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而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达到均衡时确定的。所以本课程内容可按照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不管是局部均衡里的个体资源配置最优表达式还是一般均衡里的社会资源配置最优表达式个个都是个数学公式,但这些公式的前提假设、推导过程、表达的经济意义却显得非常的深奥。

2. 数学公式、数学推导、数学图形多

本课程以定量分析为主,经济数学、统计学等数学分析工具从导论章节“大炮和黄油”的生产可能线就可窥见其威力。本课程把数学分析工具引进后,先用假设条件使某些变量为常数或不存在,使涉及到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减少进而简单化,然后借助数学公式、坐标轴来演示理论的推导和关系。但影响经济现象的因素却交错影响,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二、 本课程的授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教育部统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的《西方经济学》(上册。该教材在传统西方经济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和批判和吸收,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为我大中华所用。但是本教材就笔者本身而言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章节内的内容逻辑性安排不够强。比如本教材的第二章消费者选择理论,里面的小节安排笔者认为就不够合理,自身认为应该以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为大的框架来安排内容。

第二,部分内容描述晦涩,学生难以读懂。比如,市场结构理论包括的几章,内容繁杂,图形多,文字描述晦涩,老师自身读起来都较为费力,更不用让说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来复习。笔者认为本教材后半部分都存在此问题。

第三,案例较少。本教材正文内容没有案例被引用,只有在课后题中一两道会涉及,章节包括第一到第三章和第八章。

2. 授课的对象

笔者从事本课程的讲授为应用型二本院校的学生,授课的学期有大一上期、大二上期和大三上期(因专业不同和课程的性质不同开设学期不同),学生大部分为理科出身。对于这种文字多,理论性强的课程,学生的掌握能力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差异。

3. 授课的方法

由于本课程的特点目前本校在教学中普遍都是填鸭式教学,老师在课程上不停的讲理论、画图表、推公式,学生听讲并做笔记,方法过于单一。由于学生本身缺乏基础,主动性不强,不善于对出现的经济现象进行思考,用自己学过的理论去解释。

三、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1.教师授课

(1)关于教材

本课程为统一指定教材,教师无权替换,但希望本教材的编写组能吸取各方反映的教材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完善。

(2)关于授课

本课程目前尽管存在授课方式单一的情况,但笔者认为本课程的授课还是应该以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辅助其它的教学方法。

一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是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前面提到教材里是没有案例的,就需要老师在上课前准备案例,教学过程中导入,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学习,一边寻找答案,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生学习

除过预习、听讲、复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传统的学习方法外,本课程学生学习提倡以下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手段:

(1)注重对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的观察

生活中处处有经济学,小到今天早餐吃什么?大到耐克的工厂为什么从中国搬迁到越南?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经济事件发生。同学们要注重每天的财经热点,思考背后隐含的经济规律,如何用学过的理论去解释,或发现所学经济学理论的局限之处。

(2)加强对经典教材的阅读

不经济学经典教材是得到全世界大学认可的,是诸多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的呕心力作,包含了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和最新发展的理论,并且在版本更新时都引入了新近发生的大的经济事件作为案例。

3.引入实践教学

(1)学生走入社会

成都工业学院目前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大部分是重理论学习,实践方面较少涉及。但实际上微观经济学也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市场调研。再比如可以布置给学生走访某家企业就是街边的商店也可以,分析他们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他们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和书上学到的知识有什么差异?完成分析报告。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加深对相关微观经济理论理解和对经济运行的认知,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2)引入“经济学沙盘模拟”

“经济学沙盘模拟”通过筹码推演和角色扮演模拟宏观和微观经济经营过程,营造真实的经济环境,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企业、政府的经济行为。本实训集实战性、操作性、体验式于一体,通过情景模拟、角色实践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微观经济的运行与宏观经济调控,学生在分组对抗竞争环境下体会经济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洪丽君.培养应用型人才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7,(5).

[2]李静.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