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关怀视角下感染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创新
DOI10.12428/gjhlx2025.08.021,PDF 下载: 0  浏览: 4 
作者崔小妹
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人文关怀感染科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创新
摘要: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1 月 - 2025 年 1 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 120 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中,男 33 例,女 27 例;年龄 18 - 65 岁,平均(42.5±8.3)岁;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 28 例、肠道感染 22 例、其他感染 10 例。观察组中,男 32 例,女 28 例;年龄 19 - 66 岁,平均(43.2±8.5)岁;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 29 例、肠道感染 21 例、其他感染 1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意识清楚,能正常沟通交流;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在患者入院时简单介绍病房环境和规章制度,在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偶尔进行简单的安慰和鼓励。

观察组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创新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

(1)组建专业团队:由感染科经验丰富的护士、心理咨询师组成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团队,定期进行培训和案例研讨,提升团队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

(2)个性化评估:患者入院后 24 小时内,团队成员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填写心理评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等方式,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情况、文化背景及心理需求,建立个性化心理护理档案 。

(3)针对性心理干预: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对于焦虑、恐惧情绪明显的患者,采用一对一心理疏导,运用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对于因疾病产生自卑心理的患者,组织病友交流会,分享康复经验,增强其信心;同时,通过播放舒缓音乐、布置温馨病房等方式,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

(4)加强家属沟通与协作:定期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家庭情况,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共同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心态 。

(5)持续跟踪与反馈: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 1 个月内,通过电话随访、微信沟通等方式,持续跟踪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解决患者遇到的心理问题 。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

(2)满意度调查:护理结束后,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从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心理关怀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 + 满意例数)/ 总例数 ×100% 。

(3)治疗依从性评估:通过观察患者遵医嘱服药、配合检查治疗等情况,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等级,治疗依从性 =(完全依从例数 + 部分依从例数)/ 总例数 ×100% 。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ˉ±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 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 1 所示:

28cb81cb-70ff-4370-8288-2f0300cb0214.png

2.2 满意度与治疗依从性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 2 所示:

81c5baf8-bcf5-4681-9669-74661f0f733f.png

3 讨论

感染科患者由于疾病的传染性和复杂性,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创新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创新心理护理干预模式通过组建专业团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针对性干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加强家属沟通与协作,使患者在家庭支持下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舒适的就医环境营造以及持续的跟踪反馈,也为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常规心理护理相比,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创新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更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护理全过程,体现了 “以患者为中心” 的护理服务宗旨,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视角下感染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优化该模式,不断提升感染科心理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Zung WWK.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65, 12(1): 63-70.

[2]潘智慧. 人文关怀护理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 (70): 107.

[3]朱红. 人文关怀护理在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17 (65): 231.

[4]袁雯,李雪梅,刘锦峰. 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疾病感知能力及遵医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J]. 中国性科学,2023, 32 (01): 137-141.

[5]徐凤. 人文关怀护理在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J]. 智慧健康,2019, 5 (05): 88-89.

[6]韩高娃. 人文关怀护理在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J]. 养生保健指南,2019 (19): 18, 9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