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7324, PDF, 下载: 326  浏览: 3273 
作者: 徐兵凤
作者单位: 宜春市经都学校 ​336000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
摘要: 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所学内容拆分为一系列难度不同的问题,以问题引导的形式带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奥秘。实践表明,问题导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课堂问题产生探究欲,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学习活动。

 前言

问题导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优势

(一)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很多初中学生反映课堂知识十分抽象,难以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如果学生无法对数学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就会大大降低其学习效率。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并不会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问题导学法引入数学课堂,该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探究欲,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能够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问题导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激发,教师在基础知识讲解后就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并在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进而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深层含义。实践表明,问题导学法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厘清教材中不同公式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的定义,更能够明白知识的原理,清楚问题的本质。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利用趣味性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要想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就要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究。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如果教师一味地使用古板、生硬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十分无聊[3]。实践表明,趣味性更强的课堂问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究主动性,即使没有外力驱动,学生依然愿意思考这些问题。趣味化元素能够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促使学生积极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针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内容,为了让学生明白“相交”与“平行”的数学概念以及知识内涵,教师不能直接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述定理与特征,这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十分抽象,更难以提起学生对深层知识点的探究欲望。在问题导学模式下,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立体几何的了解,使学生开拓立体思维,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情况,然后提出问题:“通过对教室进行观察,大家能够找出几条线段呢?如果将这些线段进行延长,能够出现什么情况呢?”上述问题能够将学生从枯燥的教材中解救出来,并将学生的思维带入现实生活,使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在本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乘胜追击,向学生讲解“平面上两条直线存在的位置关系”,并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在一个平面上,存在一条直线以及一个点,如果我们想要通过这个点来画出直线的垂线,那么大家能够画出几条呢?”该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逐步分析,并最终得出答案为一条。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真谛。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要点,即使教师能够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但学生依然难以针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对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形象、具体的问题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例如,针对“轴对称”的知识内容,要想引导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本质,并熟练使用该知识点解决问题,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假如我们学校要在周末举办一场表演比赛,大家需要作为设计者来对舞台的形状进行设计,如何使用新学到的知识点解决这一难题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抽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更加“亲民化”。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对舞台的各种数据进行测量与绘制,并最终设计出符合审美要求的轴对称舞台。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提问,开阔学生的思维:“生活中存在着大量轴对称图形,大家是否可以用更加简单、便捷的方式来证明该图形运用了轴对称理论呢?”该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将问题导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进行结合,使学生感受不同人的思维逻辑,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思想,最终形成严谨的思维逻辑。实践表明,合作探究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思路进行反思,进而发现自己逻辑中的漏洞。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能力,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反思价值、能够深度思考的问题内容,并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五至七人一组,鼓励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探究。

例如,针对“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内容,教师首先需要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平行四边形具有很多几何特征,这些特征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十分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知识内涵,并引导其使用这些要点解决问题。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通过观察平行四边形能够发现,其对角线、四个角以及边均存在较为鲜明的特点。如果我们改变角的大小或者边的长度,能够得到哪些类型的四边形呢?改变后的四边形是否还具有原来的特点呢?”该教学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可以通过改变角和边来获得多种图形,并对每一种新的图形进行探究,对比其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与组员进行头脑风暴,并尝试各种各样的变化方式,最终对结果进行整理与汇总。不仅如此,为了检验结果的完全性与准确性,学生还需要在小组讨论中不断地反思,确保每一种可能性都能够被考虑到。通过问题导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严谨,并能够站在宏观角度思考问题,对问题中可能存在的情况进行一一分析,以及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整理,该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问题导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状态设计科学的课堂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趣味性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将问题导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活跃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王宗俊.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7):44-46.[2]包小峰.问题导学法内涵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家长,2022(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