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分析
摘要: 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成功的课堂不再只局限于学生的学业表现,而是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思维、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操。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当前的社会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计算能力培养便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因此,在未来的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以便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创新应用数学解题方法和步骤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尝试使用不同的数学解决方案和步骤,并且能够有效地将特定和普通的数学问题分类和进行统计分析。在《勾股定理》章节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我们应该让他们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从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发现勾股定理的特殊性和普遍应用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注重计算速度的培养

计算能力是初中生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但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速度较慢,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例如,在有限的时间或者竞争性的情况下,进行计算或者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在数学计算竞赛中,教师会让测验在一定的时限内进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作业,引导学生在计算能力上建立一种急切的感觉,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计算上。课堂计算是一种实物计算,计算时间、比较计算、课后计算都有显著的差别,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应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注意提高计算速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三、优化思维,巩固基础

随着初中生学业负担的不断增加,学习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初中数学老师应当抛弃“题海战术”,而是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上,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从而避免在记忆过程中出现错误和混淆。

四、优化作业布置,巩固基础计算知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作业,我们应该优化作业布置,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计算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中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作业内容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计算能力,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优化作业布置时,教师还应该控制基础计算题的出现频率,并使用典型例题或考试真题来巩固学生的计算基础知识。

五、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刚刚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一些东西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好奇心.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爱玩,有着对于未知事物的强烈求知欲,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好学生思想等方面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无论对谁来讲,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那么他就不会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而鼓励则是一个人坚持下去的动力,只有在付出努力后得到了相应的回应,人们才有动力去继续前行.我们如果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得到的永远都是否定答案,那么就会逐渐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再想有所突破会变得更加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最开始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就要做到灵活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鼓舞和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尝试去做一些总结并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并适当对其进行奖励,让他们爱上思考,善于动脑,尤其对于数学学科来讲,需要的就是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六、注重计算方法的引导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保证计算路径简单、科学,提高准确度和计算速度的同时,必须加强下列几个环节的训练。在日常的作业中,我会适当地添加一些可以进行简单计算的题目。例如,在“有理数乘法计算”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把乘法分配律的逆用练习与之相结合。在实际计算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开始写前仔细地剖析问题的结构特征,正确地掌握每个字符的用法,并根据逆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这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在讲授公式与法则的时候,教师可以着重于学生对公式、法则的实际运用,让学生亲身经历公式、法则的形成,加深对公式、法则的认识和领悟,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知识的负迁移。另外,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还要把初中阶段会出现的特殊数字背下来。

七、鼓励式教学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他们在讨论时缺乏专注,没有认真思考课程内容,而是互相交流与课程无关的话题。这种情况会阻碍学生们的计算能力的发展。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往往是老师一字一句地讲解,学生们只能接受知识点的传授,没有机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通过鼓励式教学和走动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并且进行组内学习讨论。鼓励式教学需要老师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动作,以便了解他们此刻的学习状态,如果发现某位学生的计算结果不正确,应立即纠正,以确保学习的顺利进行。通过点名的方式来提醒某个学生,可能会让他感到尴尬和害羞,并且可能会损害他的自尊心。如果我们改变方式,让出一些空间给这组学生,那么效果将会大不相同。在鼓励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走到这名学生的旁边,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或者课桌,这样既能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保护他的自尊心,从而帮助他重新思考。不仅如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这种由教师单独进行提醒的教学方式,可以使那些平时不好好计算,与同桌有小动作的同学,在老师的不断鼓励教学下,不敢再有小动作,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些学生计算出来了,但是往往没有勇气举手,只敢在下面小声地回答,这时教师可以自然的走到这些同学的身旁,听学生的答案,如果是正确的,可以鼓励学生将声音放大,并且拍拍他们的肩膀,表达鼓励,进而可以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逐渐提高运算能力。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对于初次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来说,计算问题显得尤为困难,而且计算耗时长,甚至有一些同学不愿意计算。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降低要求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可以由易到难让学生先体会到计算的自豪感,再逐步提升题目的难度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这便是利用了鼓励教学的方法。

结语

初中数学学科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需要老师们逐步进行,不能急于求成。总之,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和提升需要经历一段艰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云.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10):1.

[2]  马卫林.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2019年4期):559.

[3]  李慧珍.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 学生电脑, 2021(5):001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