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主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来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计算方法,自主训练计算思维,自主运用计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可显著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
1情境导学,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导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态度。教师通过有效的导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乐于探究,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为之后的教学做铺垫。情境创设在小学阶段是非常实用的导学方法,在形象、有趣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直观地了解知识,还能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明确情境与导学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合理创设情境,优化导学环节,在基于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调动其数学计算积极性。在小学阶段,学生虽然缺乏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对很多事物一知半解,但是由于对好奇心较强,他们往往会主动观察和记录生活。教师可以由此切入,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利用生活实物、现象等创设情境,导入基于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2计算游戏,调动自主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讲解计算规律和方法,更是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与思维,使其形成对于数学学习的正确态度。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想要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教师可由此推进基于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游戏的背景下组织计算活动,通过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数学计算游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可能会在玩的过程中忘乎所以,所以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游戏化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维护课堂秩序。
3动手实验,丰富自主学习过程
实验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学生总结小学数学计算规律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尝试的重要形式,能够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数学探究提供有力支撑。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数学实验,让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索计算规律的过程,同样可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其计算能力。所以在基于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必要的学具与教具开展实验。这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计算教学内容,预先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
4合作探究,保持自主学习热情
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难免会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极易影响其自主学习热情,而合作探究对学生解决自主学习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彼此配合的一种方式,是集思广益的平台。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观点、交流思路,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人纾解困惑,也可以在他人的启发下消除自己的疑惑,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促进后续教学。教师在基于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可以提前组建学习小组,然后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情设置合作任务,督促学生互相帮助。
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划分学习小组,然后组织“探究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律”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通过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往往会发现问题基本集中在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方面。基于此,教师可以设置“探究含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特点”的合作探究任务。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如果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经过不断地交流和大胆尝试,学生能够明确“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从而掌握计算规律,突破重点与难点问题。
5多元练习,积累自主学习经验
学生知道怎样计算固然重要,但练习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精心设计多元化的练习活动,避免采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帮助其积累更多自主学习经验。
5.1探寻简便算法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很多题目都存在简便算法。通过探寻简便算法,优化计算过程,减少复杂运算,提高计算准确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可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分别引导学生围绕常规算法和简便算法展开计算,让学生对计算过程进行对比,使其发现简便算法的优势,提高其计算能力。
如在“运算律”的教学中,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可进行简便运算。教师以加法结合律为切入点,出示127+302、354+103、89+125+11、47+58+42+33等算式,先引导学生按照常规算法计算,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算式有简便算法吗?”由此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最后,教师可布置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作业,巩固课堂教学。
5.2探寻一题多解
教师精心设计一题多解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和计算,使其自觉对比不同计算过程的差异,同样能够起到锻炼其思维、提升其计算能力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开发一题多解练习素材,鼓励学生自主探寻题目的全部解法,体验多样化的计算过程。学生完成计算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享经验,交流不同解法,从中找出最优的解法。
如在“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如下题目:买3千克茶叶和5千克糖一共花费420.4元,买同样的3千克茶叶和3千克糖一共花费384.6元,每千克茶叶多少元?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了两种解法:①用买3千克茶叶和5千克糖的总花费减去买同样的3千克茶叶和3千克糖的花费,然后将差除以2,求出糖的单价,再计算3千克或5千克糖的总价,继续用减法求出3千克茶叶的总价,最后用该结果除以3,求出最终答案;②用买3千克茶叶和5千克糖的总花费减去买3千克茶叶和3千克糖的花费,求出2千克糖的价格,然后乘2.5或1.5,求出5千克或3千克糖的总价,再求出3千克茶叶的总价,由此即可求出茶叶的单价。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能够使其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思维、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在计算教学中的独特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多元探究与练习中提高计算能力,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吸收和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王飞,姜学玲.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0(31).
[2]丁羽.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1(9).
[3]张卫红.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0(4).
[4]赵鹃.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