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材料检测和质量控制的探讨
摘要: 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构成。在建筑领域发展过程中,工程材料类型大幅度增加,而且材料性能指标也存在较大差异,给建筑生产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增加了工程建设风险。如果材料选择不当,使用了性能较低的材料,就会引发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通过有效的材料检测,可以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判定,在根本上消除工程质量隐患,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需要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落实。

引言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构成基础,是建筑中所应用各种材料的总称,按使用功能主要分为主体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墙体材料和建筑器材等。建筑材料的性能与质量能对工程建设总体质量形成直接影响,倘若工程中所用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则难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因此,实施建筑材料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建筑材料检测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检测技术分析、检测试验及其常见问题分析,以及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但在检测成果转化再运用方面较少。因此,利用检测结果,实现对建筑材料本身的质量成因分析,也是反向推动建筑材料质量管控与改进的方式。

1建筑材料质量控制问题

1.1建筑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

(1)建材生产企业具有比较低的门槛,我国除了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油漆、电线电缆等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外,其他的一些建材都没有相关的准入制度,由于门槛低进一步导致一些小企业和小作坊比比皆是,这些小企业、小作坊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一味靠低价销售获取一定的利润,不重视相关的产品质量,为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不仅在原材料方面进行一降再降,同时也在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一降再降,从而不断地冲击正规厂家的产品质量,整个行业的质量也出现了下滑的现象。(2)另外新材料的应用,建筑市场上的新型材料性能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材料生产厂家对新材料的整体性能并没有全面了解,只是对某一方面性能进行调整,生产新材料的经验不足,无法满足当前建筑行业的最新需求,以致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又不断出现新的质量问题。再加上新材料问世时间较短,没有在市场上大范围流通,导致产品检测度不够,很多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新产品流入工地,为施工安全带来隐患。

1.2试验误差

大部分检测工作都能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行业要求执行,但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可抗力,检测工作出现细微的误差也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而言,检测人员的自身专业素养不过关,或者不能熟练操作机械设备,以及设备仪器自身性能出现问题等,都会大幅增加检测工作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基于行业研究,检测误差一般有同组误差和不同组误差两种。一是同组误差。同样的一组试件之间的检测结果出现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误差结果处于要求范围,则该误差允许出现;如果误差超出了要求范围,则试验需要重新开始。例如,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检测工作出现了与中间值相差15%的两个测定值,该试验必须全部归零并重新开始。二是不同组误差。不同组误差也被称为平行试验误差。当一个样品被分为2~3组分别进行检测时,在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和检测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这几组样品都出现了误差。例如,完成砂的筛分析检测工作时,如两次试验结果中的细度模数参数相差超过0.2,而两次试验结果中表观密度相差超20kg/m3时,应当重新进行试验。

2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2.1规范检测流程

在建筑生产中,材料检测的强化和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站在项目自身角度还是在企业的角度上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为充分发挥材料检测的重要作用,就需要保证此项工作的规范性。实际上,在许多建筑工程项目中,材料检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不规范的检测方式,会增加工程隐患,如漏检。基于建筑工程项目品质的重要性,在材料检测环节,管理人员要安照行业规范和检测标准,对各种工程材料的合格程度进行判定,对于入场的各种材料,都需要选择一定量的样品,送往专业检测机构,对其性能参数进行分析。如果材料的量较大,需要选择多批次样品。在样品选择过程中,要保证样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待检测完成以后,管理人员要确定材料的性能指标是否可以满足建筑生产需求。通过规范性的材料检测,可以把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排除在施工流程之外,有效地消除了材料因素引发的质量缺陷。

2.2加强检测人员技术培养

我国国内缺乏专业的检测技术人员培养教育,大部分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差,部分检测机构也存在工作人员素质差,检测操作管理混乱的情况,导致国内检测行业存在检测发展乱象。因此,为推动检测行业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准确性,我国相关部门需要每年定期加强对于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公司的资质审查,要求存在不良检测行为和检测技术水平较低的机构进行整改,改善检测行业市场环境。检测行业需要加强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培养优秀的检测人员技术能力,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检测专业人员对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检测能力。同时要求技术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详细记录检测步骤和检验数据结果,提高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减少检测报告作假几率和错误几率。

2.3建立完善的检测系统

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原材料,所应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另外,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建设背景下,原材料检测环节的工作也可基于先进的技术和系统在质量上取得更进一步的提升。为了体现出检测技术的积极作用,确保原材料检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在前期建立完善的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系统各个环节作用的发挥,促使原材料检测工作在具体落实环节取得更为突出的效果。此外,完善的检测系统也是及时发现原材料问题的重要路径。在建筑工程中,检测系统的总体运营水平会直接影响项目质量。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与时俱进”和“解读政策”对于提升检测技术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完善检测系统对于相关检测工作的推进和行业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十分必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2.4提升专业化检验环境

建筑材料的放置环境温湿度同它的性能存在密切的关联。对此,应帮助建筑材料构建适宜的保管及养护环境。基于标准环境之中,对建筑材料开展养护工作,对于检测环境来说,应结合相关的规定要求,并全面按照要求进行试验,如此才能提升试验结果的科学性。比如弹性改性沥青,它在环境温度上就有着一定的敏感性,在开展拉伸试验时,需对环境温度进行科学控制,建议在21℃至25℃之间。在这一建筑材料中,从中选取九组试样,以此进行相关的抗拉伸试验,同时将其划分成三大组,借助5℃的温差等级,依次对其开展抗拉伸试验,当试验结束之后,再依次对试样抗拉伸强度进行计算,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在28℃环境中,抗拉伸强度均值要低于在23℃环境中的均值。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能够充分看出环境温湿度对建筑材料性能产生的影响,由此可知,不管是环境温度还是湿度,都会对建筑材料质量产生影响,需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

结语

建筑材料会直接影响建筑项目的最终质量,因此,为避免在施工中出现事故,扰乱施工秩序,建筑企业应当提高对建材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从人员、检测设备、检测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从源头上提升建筑项目综合质量,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爱珍.建筑材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J].工程科技,2015,7:164.

[2]李依妮,刘剑均.大数据下建筑材料检测市场拓展的研究[J].广东建材,2019,4(35):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