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环节讨论
DOI: 10.12721/ccn.2021.157028, PDF, 下载: 365  浏览: 3288 
作者: 刘婧婷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药品检验研究中心
关键词: 保健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
摘要: 保健食品在养生和降低疾病发生风险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满足了人们对“大健康”和“治未病”的诉求。但是由于其成分复杂多样、原料质量不一的特征,加之已有质量标准模糊且缺乏整体性,导致保健食品市场混乱,制约了其应有保健功能的发挥,给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就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保健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策略。

保健食品是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具有特定保健,调节机体功能的一类食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国人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民群

众对保健食品的需求持续上升,保健食品行业获得快速发展。目前,由于保健食品功效及安全性评价还存在一定缺陷,市场准入标准不高,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低,原料质量不一,导致市售保健食品功效及安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市场上相当比例的中药保健食品品种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为了凸显功效,有的不法分子进行违法添加化学药物,从而导致保健食品市场消费者信赖度不高,制约了保健食品应有保健功能的发挥。

一、保健食品的概况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食品可以分为补充营养为目的的营养补充剂和具有特定功能的保健食品,其中中药保健食品大多属于后者。国际上没有完全等同我国的保健食品,国际上的保健食品类似产品有欧洲的功能食品(functionfood),美国的膳食补充剂或饮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s),日本的“特定保健用食品”。

保健食品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安全性和功能性相关成分的评价。保健食品涉及的标准主要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16740-2014)、药典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国家标准中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金属污染物、真菌毒素、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等内容,该标准重点对产品的安全性做出了具体的限度规定并明确了检验方法。但是国家对于功能相关成分未做规定。近年来批准的产品,企业标准对每个产品具体的功能性相关成分进行含量限度规定。

二、保健食品检验检测方法

1、极谱分析法

极谱分析法是由捷克物理化学家Heyrovesky于1922年创立的。根据工作电极的不同,分为极谱法和伏安法两类。早期的极谱法(经典极谱法)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了一系列的近代极谱方法和技术。后者克服了经典极谱法的缺点,提高了灵敏度和分辨率,缩短了分析周期,扩大了应用范围,在保健食品分析中应用较广泛。示波极谱法在电化学分析中不仅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的特点,而且由于计算机控制可实现仪器自动化和连续测定,特别适合大批试样的常规分析,在保健食品的分析检测中应用较多。循环伏安法是电化学测量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该法无需复杂的数学处理便可获得被测样品的电化学信息,它既能提供氧化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又可直接洞察动力学信息,被誉为“电化学光谱”。

2、电位分析法

在测定保健食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时,由于有的样品带有较深的颜色,影响了传统滴定过程中酚酞作为酸价检测的指示剂和淀粉作为过氧化值检测的指示剂时滴定终点的判定。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操作方便、无污染、价格低廉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疾病诊断、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但在保健食品活性评价中的研究却刚起步。

3、电解分析法

电解分析法是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质量或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量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常用来处理废水,也可用于保健食品中功效成份的检测。用直通式柱电解法测得29种类黄酮化合物的氧化电位E和失电子数e,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了其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IC50值。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得到了黄酮化合物氧化电位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规律。

4、修饰电极法

修饰电极通过电极的功能设计来改变电极原有性质,从而在电极上可以进行某些预定的选择性反应,从而改善了电极的性能,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自出现一直都是电化学分析研究中比较活跃的领域,在保健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也较活跃。

5、电致发光法

电致发光法是指对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以使溶液组分发生电化学反应,反应产物本身或反应产物与体系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溶液中的某种物质被激发,并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而导致化学发光,用光电倍增管等光学仪器测量发光光谱和强度,从而对痕量物质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电致发光法以其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选择性强、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在保健食品的检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6、光谱电化学

光谱电化学是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同时具有光谱学和电化学二者的特点,可以在电极反应的过程中获得多种有用的信息。采用光学系统(LED=275±5nm)和电化学系统(玻碳电极)相结合的技术,可测茶多酚含量范围为l~100μg/mL,线性范围分为三段,回收率在80%~105%,重复性较好。该装置中光学方法与国标方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测量结果偏高5%左右,但是还可以用于快速、低耗测定茶多酚含量;电化学方法与福林酚方法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加强保健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1、研发出更加先进的检测技术

科研人员可以在现有检验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对各项技术进行完善和优化,也可以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例如当前在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比

较广泛,此种检测方法是以生物学理论作为检测依据,结合现代先进的自动化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优势。检验机构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自身的

实际情况,结合检验工作的开展要求,选用正确的检测技术。

2、配方原料为提取物时应慎重

在选择提取物为配方原料申报保健食品时,应考虑到工业化生产时原料采购、生产工艺、质量要求等诸多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中药提取物对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的要求较高,一些较具规模的提取物生产企业拥有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干燥的技术与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中药制药规模化生产水平,但许多小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对有效成分和有害成分的分析检测技术简单、缺乏。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提取物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之间多以合同中的质量条款作为产品的交付依据,有的产品甚至只以提取率作为主要质控指标。由于使用提取物为配方原料,涉及提取物生产工艺应固定、质量应稳定等因素,故申请人在保健食品原料方面应慎重选择,为产品质量把好关。

四、结束语

保健食品检测工作不仅可以充分确保保健食品质量,还能够促进我国保健食品工业的发展。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检测,引进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逐步优化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梁旭荣.我国保健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盐业,2018(3):31.

[2]王世君.保健食品消费乱象原因分析和治理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8(6):17.

[3]方文娟,陈晓云,童国勇,等.保健食品行业提取物原料的现状与加强监管的建议[J].首都公共卫生,2015,9(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