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农药污染现状
日常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业产量以及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农药。目前,我国的农业部已经针对这一情况制定出了非常多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却效果不明显,主要很多管理措施都没有落实到位。此外,农药在生产、销售等过程中没有得到明确的管理和监管,造成了农药管理非常混乱,甚至国家严禁出售的一些农药依然在市场中销售,并且使用到农作物上,而农业部专家组织的样品检测中发现这些农作物严重超标,甚至有些都已经达到了50%以上,可以说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农药在使用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农药残留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必须要加大对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发,禁止不合格的食品进入到市场销售,切实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1、有机磷农药的危害
一般来说,含有有机磷的农药对人体的毒害主要是通过皮肤、呼吸以及肠胃等渠道,当人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表现出活力下降、血液中存在胆碱酯酶活力受到抑制的现象,人体将失去对乙酰胆碱的分解能力,出现明显的心跳加速、瞳孔缩小、肌肉颤动、出汗等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救治,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当人体长期摄入有机磷农药后,人体内的白细胞所具有的吞噬功能将会减退,肝功能也会受损,血糖会升高,造成人体癌变、畸性等现象。
2、有机氯农药的危害
长期食用含有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物质会在体内不断的累积有机氯,累积到一定量时就会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脏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酸痛抽搐、腹痛等症状,严重情况则会导致死亡。
三、食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
1、样品前处理技术
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分析过程中,需要先提取待测物质,要求尽量避免杂质,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污染仪器。因此,样品的前处理在食品农药残留的检测过程中尤为关键。
食品样品具有基质复杂的特点,而被测成分浓度低。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高效、环保、自动化的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技术日益成熟。研究者大多聚焦于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QuEChERS、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子印迹聚合物萃取等技术。
2、光谱技术
直接光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技术和荧光光谱技术。现代红外光谱技术是将光谱测量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对于农业存留的检测主要是依靠红外光谱仪器。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主要表现在检测速度快、污染小、样品破坏程度小等。应用该种技术可以直接检测食品样品,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前景较为可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将红外光谱技术与光导纤维相结合,可提高仪器灵敏度。在激光照射下农药存留物会产生荧光。不同农药荧光分布与频率不同,因此其产生效率也会存在差异性。这需借助激光诱导荧光特性的研究分析和检测出样品农药存留的种类,并判断其浓度。该种检测方法检测速度快,重现性好。
3、蛋白质组成分析技术
在蛋白质组成分析技术应用过程中,针对于普通植物和转基因植物之间的蛋白差异一般会采用质谱技术,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验数据可以实现准确判断。实际分析转基因植物时,还
要结合外源因素,并明确安全评价技术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测技术评价方案。在实际蛋白质组成分析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以现有技术为基础,不断对技术进行优化,并制定与技术相符的操作流程,全面提升检测的精准度。
四、农药残留检测的相关化学方法
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常应用于检测瓜果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等各种纷繁复杂的农药残留成分的方法。目前,大多数的农药残留量的检测采用的都是气相色谱法,具备检测反应灵敏度高、分离速度快,以及其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复杂的农药残留成分,因此气相色谱法的实际使用的范围较为广阔,涉及的领域也很多。常常运用在农药残留成分的质量微小、容易气化之中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此方法对于检测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有机氯这三种农药成分而产生的化学反应是不会分解农药的残留。另外,由于进行气相色谱法是需要配备专业的机器设备,而且机器的购买成本昂贵,甚至对于机器使用的人员的专业要求也是极高的,而这又是及其不利于农药残留检测的。
2、高效液相色谱
农药的主要成分大多属于有机化合物,从其物理性质来看大多表现出比较强的挥发性,并且受热后并不稳定。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分析,会需要进行加热,并且样品活性会受到影响,大大降低了检测能效,与实际检测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高效液相色谱主要是通过固定分配系数来对存在的固定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实现物质有效分离。这种检测方式表现出与气相色谱不同的特点,能够检测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有效补充气相色谱检测中存在缺陷的方面,实现了对检测效果较差物质的检测功能拓展。
3、生物检测法
生物检测法优势十分明显,应用范围几乎涉及食品检测的每个方面。该方法不仅具有特定的功能,而且有极高的选择性,通过与现有的方法进行结合,可以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免疫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宽广。由于不同的蛋白质物理和化学性质较为相近,免疫法能很好地区分蛋白质,不仅可以检测出各种毒素,而且能准确测定食品表面残存的农药和病菌。常用的有多酶偶联法、放射性同位素检测等方法。
核酸探针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主要利用能够互补的碱基来形成杂交链。
4、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的优点,并且能够对食品农药残留进行准确的微量分析。此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进行检测,转化被测定的食品浓度,再进一步测量与分析其电学参量。该种方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例如,利用电位分析法可以观察电极电位来检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进而确定检测物质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电化学传感器也是电化学分析法的一种检测手段,它能够准确的检测出食品中的各种成分,且稳定性较高,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电化学传感器的抗感染能力较强,凭借这一优点该种检测方法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检测肉类及食盐类食品的含铅量时,可以应用单扫描极普法。
五、结束语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求比较高,且非常复杂,采用不同的检测手段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大农药残留技术的研发,并且不断地提升技术水平,准确地检测农作物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而充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避免人类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作物,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素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兰萍,郭建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7(31):191-192
[2]蓝梦哲.化学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7(15):100-101.
[3]黄秋婷,谢俊平,刘冬豪,等.食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4):1254-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