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对策
摘要: 信息化时代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食品相关产业也不例外,在此环境中,食品行业的类型、运行速度以及形式越来越多样,同时监管的难度、安全控制的难度越来越高,需要及时应用融合信息化技术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进一步发展,以保证食品安全,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信息化时代,探索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完善管理和控制机制,对实现食品安全控制,确保食品安全系数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健康发展,必须从具体问题和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入手,明确合适、实用和预防效果更好的食品安全监管发展预防措施。本文对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引言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食品安全无小事是经过长时间实践之后得到的结论,这也早已变成社会群众的一项共识。在全球化发展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早已摆脱过去的束缚,变成了全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当前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效果较为显著,逐渐变成了解决各类食品安全难题的首选方式。

1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保证食品的质量和食品的安全代表着保证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保障食品的安全,市场监管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主动将有效的防护措施和质量管理体制贯彻到食品的生产、储备以及销售等程序中。影响食品安全一般有两个因素,首先是食品本身的原因,例如某些食物存有天然毒素,误食会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其次是人为原因,有些商家或者是个体户为了使食品看上去色香味俱全商家过度追求利益,不顾人们的身体安全往食品中大量加入非食用性的原料,或者加入超范围、超量的添加剂。不管是自身原因还是人为原因,加强监管才是刻不容缓的工作。食品安全监管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其中包含生产、流通、餐饮等不同环节的监管,以及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针对性调查、规划、资料收集等工作内容。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这也属于相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在监管时,相关部门必须保证其完善性以及系统性,并根据相关食品质量管理创建长期且有效的体系。监管包括资质是否合法、制度是否齐全、工作是否按要求落实、运行是否正常等。

2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食品原料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虽然已积极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的食品原料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农产品生产环节与家禽生产环节难以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目前,农业生产主体主要是个体农户,生产规模较小,不易控制原料质量。而且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受到天气、气候等因素影响,出于提升经济利润的目的,有些农户不按规定超范围超限量使农药、化肥等;②目前,我国有些地方的家禽养殖虽初具规模,但总体比较分散,加大了监管人员的监管难度;③为了提升家禽的肉蛋产量,部分养殖户可能会私下滥用激素与兽药,加大了家禽养殖的监管难度。

2.2消费者普遍维权意识不高

当今社会,人们在多个领域都充当着业余监管者与反馈者角色。然而有些假冒伪劣产品与正品十分相似,很多消费者很难辨别真假,不知自己受骗。而且我国部分人们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社会参与意识,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不多。所以,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明显缺乏维权意识,不愿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信息化协调缺失阻碍协调

将信息化食品安全合作视为前提,我国各个省份城市之间仍旧不能实现高效协调。以信息化建设协调方面的工作形式依旧处于落后状态,使用信息技术管理的程度不足,需要继续扩展智能化管理。在这样的形势下,很难真正形成信息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更不可能创建出相同的数据库,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各个省份城市之间对食品安全管理交流的时效性。

3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对策

3.1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①政府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可根据食品卫生安全追溯系统了解每种食品的流通情况,一旦发现隐藏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可立即通知食品经营者和食品制造商进行相关产品的召回。②当检查员解决案件时,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的文档和信息能起到重要作用。③食品经营者还可基于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构架,有利于食品经营者积极遵法守法,确保诚信和友善并防止不必要的惩罚。④消费者可通过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对公众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督。

3.2创新监管手段

创新科技操作方法,提高实际操作人员食品安全工作的专业水平,更好、更有效地处理食品安全工作方法中的各种问题。技术创新对服务管理和控制方法、技术创新及管理和控制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撑。在进行食品检验服务项目时,使用空气污染ATP检测器可帮助检验员在短时间内确定食品原料的空气污染水平。使用带有电子设备的射频芯片还可帮助检查人员在食品公司中记录重要信息,食品安全出现隐患时立即严格监管该食品企业,确保操作的有效性。

3.3优化并实现信息化机制共享

除了对已有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完善,还要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的沟通,全面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创建跨区域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的共享。就当前市场局势来说,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帮助各个企业之间构建食品供应链信任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企业之间的信任度。就当前政府管理形式而言,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食品安全管理创建出信息交流平台,以构建食品安全保障系统,逐渐实现一体化管理食品安全制度。比如,电商平台管制、市场监察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共享信息机制进行完善时,还要针对食品安全创建一个专门的电子档案。另外,针对一些违法分子组建黑名单,与食品安全体系进行联合,加大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守护。

4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

4.1移动巡检服务平台

移动巡检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不仅可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且具有以下6个优点。①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减少重复性工作。②节省纸质记录和后续计算机打印的过程,防止手工记录的错误率,确保信息内容的准确性。③知识库系统和公司数据库查询的使用方便检查员检查。④细化检查员的日常工作内容,避免重复和复杂的操作程序。⑤在移动安全检查的综合服务平台中使用精确定位,有利于领导干部对单个员工行为的监督,体现了监督人员的导航功能,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

4.2明厨亮灶工程

尽管“明厨亮灶”项目已实施多年,但真正熟知“明厨亮灶”项目的人较少。即使消费者发现基于“明厨亮灶”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小型餐饮公司的大多数餐厅厨房都有不同程度的脏、乱、差等问题,但因“明厨亮灶”系统的应用成本较高,所以,参加“明厨亮灶”项目的中小型餐饮公司较少。“明厨亮灶”系统的中后期维护还不够。一段时间过后,已使用了“明厨亮灶”系统的餐饮业企业仍会遇到各种网络问题或系统问题。

结束语

信息时代,食品安全隐患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只有通过改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才能改善食品安全现状,为人们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南博.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9(36):10.

[2]赵雷,王思敏.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J].农业工程,2019,9(09):37-39.

[3]张琳琳,金江军.食品安全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监管模式研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9(03):35-38.

[4]倪宇昂.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策略[J].食品安全导刊,2018(36):12-13.

[5]冯帅.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变革论——食品安全全球治理的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12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