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初中开设的基础学科之一,物理学知识相比其他知识较为抽象,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升物理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是当前物理教学的现实需要。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形式化
实验在初中物理学中占比较大,其既是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最有效方式。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合作、互动的能力。学生需要在学习中应用物理学理论知识创新实验内容,增强实践效果。物理学习离不开实验教学,但当前的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讲实验”的情况很普遍,只注重了知识的输出,不能引导学生利用探究实验来体验物理知识、规律的得出过程,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角色定位不当
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和引导者的教师,也是学生敲开物理知识大门的引路人,但目前初中物理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了主动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潜能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创造性和操作能力受到限制。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授式教学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不理解,所学知识与生活脱节。另外,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忽略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健全。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的策略
(一)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应对相应的情境进行设置,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思考。从事实上来看,物理学科属于一门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对物理知识进行获取的主要途径,即为进行科学的探究及验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具有科学引导,其学习和探究难以具有良好的效果。虽然在进行物理学习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自主探究空间,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对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以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及时的帮助。当前诸多学校已经组织开展了创意比赛等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培养的活动,其中部分参赛作品即涉及到了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一类型的活动,以帮助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及实用性进行更加深刻的感受,并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物理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感受。例如,在对“压力”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设计小火箭,活动主要内容即在于通过压力送小火箭升空。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选择使用小针筒为小火箭的瓶塞注射空气,直至小火箭成功弹射,另有部分学生选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对小火箭进行推送。对于学生采用的多元化方法,教师均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并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对其中的物理知识进行分享和探讨,以提升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在作业设定中培养学生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
对于每位教师而言,作业的设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预习作业的设定可以使得学生对于即将习得的新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教学开展有一定程度的破冰效果;其次,巩固作业的设定即对课堂已学到的知识的再次夯实,一定程度而言是教师课堂教育活动的延续。例如,在讲解生活用电常识的时候,教师除在课堂上就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物理学概念加以阐明解释,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可以在生活中使用这些概念化的理论,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课本内容的加固,本次授课结束后的课堂作业就可以要求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教师布置作业时在考虑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要求其统计家中几类大功率家电同时运转时候的功率总和以及这样运转是否超出电能表负荷,如果超出应当怎样解决;以及常用小家电的功率和使用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本次课后作业的安排侧重于学生使用物理的思维去思考生活中对于的物理问题,对于提高作业的有趣性,引导学生激发对物理的爱好,以及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就要多注重动手和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类的作业的安排,而非传统的读、背、写。须知真正意义上学知识是为了将其更加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工作之中,而非死板地刻录于学生头脑之中,这就失去了学习原本的意义。总之,通过日常物理学科涉及手工制作类、发明创造类等应用性强的作业,能够更好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核心素养。
(三)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课程改革主要目的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跟随时代的发展,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获得物理知识,而且信息技术时代使物理教学更加方便快捷,也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多种思路,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复杂的物理知识转化成具象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是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转化为教学情境,运用问题营造物理学习情境;审视教学内容,在情境中启发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让学生习惯用科学思维思考物理现象;创建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在线上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短小的教学视频,让学生预习和复习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利用线下教学,展示物理现象的图片。部分物理实验的步骤较为复杂,对实验设备的精度要求较高,学生在没有初步掌握物理知识时,无法独立完成实验。因此教师可以将物理实验转换成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观看操作细节,掌握关键步骤,并对实验进行质疑。教师还可利用小组合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操作实验的积极性。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有限,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开阔学生的物理视野,将物理知识与德育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性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创新性的方法,如项目探究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物理项目,让学生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物理活动,在恰当的情境中构建其乐融融的物理课堂,运用小组探究的方式完成物理项目,总结针对此物理项目探究的经验,通过相互分享和交流形成开放性的物理课堂。
总结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促使物理课程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学生能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科学的魅力具有深刻的感受,同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使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于永霞.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模式[J].新课程,2020(21):42.
[2] 朱涛平.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21):43.
[3] 钟淑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求学,2020(20):73-74.
[4] 张晓娟.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A].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0论文汇编(一)[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