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DOI: 10.12721/ccn.2021.157090, PDF, 下载: 226  浏览: 2251 
作者: 刘朝宏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电化教育馆,726000
关键词: 高中物理;信息技术;融合
摘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大数据进行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对信息技术和物理课程的结合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前言: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育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堂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场所,肩负着更多的职责与使命,需要进行根本的变革与革新。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和运用多种新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以达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高中物理与信息化结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在教室里学到许多东西,教师可以把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信息化处理。同时,通过预先制作网络教学资源,缩短课堂备课时间,使课堂教学环境与流程得到优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真正改变了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其次,信息技术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直观的体验,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到真实的物理效果,同时也能促进物理实验的发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已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物理与信息化融合的策略探讨

(一)网络教学资源

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就要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高中物理教学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内容。这既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系统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对逻辑思考和实践的训练。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进行物理实验,以及注重提升信息素养的新课程观念,以提升物理实验的品质。比如,在“质点和位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网上的资源来展现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物理实验。“展示各种物体运动的状态”,因为物体的形态差异,使得各个部分的运动都比较复杂,难以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通过信息技术来支持学生的学习,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对运动实例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简化运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创造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和高中物理课程的有机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信息化,必将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运用大数据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要重视运用大数据进行教学流程设计。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递与分享日益成为现实,从而推动了教育与教学的变革。比如,在“重力与重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调查大数据,了解高中生对重心和重力的认识,结合高考中出现这部分的知识、高考周期、分值占比等情况,然后再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重力与重心的知识,再结合大数据分析的资料来学习重点内容。同一物体,在以下情形下,所受重力的方向各是怎样的?结果表明,重力的方向始终是垂直的,不管是静态的或动态的,或者是移动的,重力的方向都是垂直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高中物理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组织班级的讨论,活跃课堂的氛围

讨论是指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开展讨论活动,可以突破传统的课堂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在以往的基础上进改革行,尝试把学生分为4-6个人一组,根据科学的原理和标准,划分出各自的任务和分工。其次,教师要制定相应的任务或主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团体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比如,在“欧姆定律”的讲授中,这一节课就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在预备阶段,教师可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相等。其目标是在课堂上节约时间,使学生能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欧姆定律。在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选取代表上台进行阐述,教师依次对每个小组进行点评和分析,对于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于出现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纠正,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欧姆定律。通过组织学生的小组讨论,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四)在课堂上设置提问环节,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并能直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注重并突出“提问”环节,并尽可能地针对课本中的关键与难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筛选,选择合适的时间,向学生提出问题,真正做到了问题的设置和问题的情景创造,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动力,并能激励学生去思考,并促使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论证和探索。举例来说,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这一节包含了大量的知识。为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设置一个提问环节,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上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焦尔定律,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置一个提问环节,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

(五)运用信息科技推动学生的自主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其重要的素质。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在网络环境下,形成了“探究式”、“自学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综合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超重与失重”的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使用信息科技,以展示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在一本放在桌面上的书中间并在书上再压一些书或其它重物把夹在书中的纸条拉出来。之后,再请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自学,完成学习任务,接着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竞赛。双脚不能离开测力计、手不能撑扶其它物体、没记录完数据不要离开秤,由游戏中认识完全失重现象。信息化与高中物理相结合,能让教师摆脱单调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与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结论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信息化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必须重视课前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大数据进行教学流程设计,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等,通过信息化与高中物理知识的结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孔望.试析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53-54.

[2] 华山英.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改革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1):138-139.

[3] 刘敏,邵建新,田德旭.教育新生态环境下物理课堂教学冲突分析与协调[J].物理教师,2018(1):2-5.

[4]施向东.基于网络技术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5(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