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是保障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关键要素,需要足够重视。这些年来,出现了不少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不少企业因为利益因素,添加化学物质或者使用劣质食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也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极其不负责的表现。
一、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现状分析
(一)食品安全认知偏差
由于地域和文化水平的原因,人们在购买食品时缺乏足够的食品安全常识,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品质和安全审查。因此,很容易让顾客在选购到不符合标准的商品,再进行随意地加工,必然会危及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其次,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往往会在食品的销售环节上动一些手脚,比如在食品免检标识方面,同时也容易误导顾客,让顾客对不合格产品的安全产生盲目的信任。
(二)食品监督机制不完善
针对我国目前的食品生产流程特点,国内采用的是分段和动态两种监管方式,检测方式是由监管人对其进行监测和中间环节控制。在这段时间里,企业和商家往往会在利益驱使下钻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漏洞,利用特定的销售途径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推向市场,从而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这样也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所以,监管机构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完备的监管制度,以保证对食品的全过程控制,从而减少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的可能性。
(三)检测技术落后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食品生产技术和加工装备不断更新,但食品监管部门的技术和装备还处在落后水平,不仅不能顺应现代食品的销售观念,还经常造成错误判断等现象。而且不利于食品检验工作的全面开展,会造成一些商家的不法行为,这就会扰乱食品销售市场的平衡性。
(四)食品链条处理风险
为了更好地保障食物营养与安全,食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往往要求生产商提供许可证、检验和管理平台。然而,从数据来看,许多厂商和分销商往往会在取得免疫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后,就会改变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以较少的费用生产出不合格的食品,然后以特定的方式规避监管机构的监管,将这些食品投放到市面上,直到送到顾客的面前。它不仅容易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扰乱了市场风气,给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食品安全检测内容分析
(一)农药残留问题
针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检验机制和方法,质量监督检测机构也在不断改进。目前国内农药残留的测定范围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等。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的农药检测技术处于创新时期,以往的农药检测试剂都是从外国引进的,而且成本很高。直至国内科研工作者从动物体内提取出酶源物质,才替代国外的农药检测试剂。目前国内的农药残留检测试剂都是采用的乙酰胆碱酯酶,可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准确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我国食品农药检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化学污染问题
兽药残留、环境污染、升华污染等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山川河流等水产品中都含有有毒的成分,而食品的生产则需要使用水,有些食品则是通过深度处理,在水中长时间受到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从而生成的抗癌物质和有毒成分会随食品一起流入人体,对人体机能造成很大的伤害。牲畜的饲养不再依赖于常规的放牧方式,而是以饲料和兽药来饲养,很多肉类、奶类食品都存在食品危害。
(三)食品加工问题
食品加工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规,目前食品加工中存在着一种不健康的现象,比如加工过程中使用杀菌剂、工业色素、食品添加剂等。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转基因的、保健的、辐照的食品,大家应该尽可能地少买一些这类食品,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对策分析
(一)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针对目前的食品安全情况,应加强监管部门的组织结构,优化部门职责,使原来分散、交叉的管理工作相对集中化、条理化,逐渐实现部门整合、职责整合、资源优化共享。强化对免检食品的监管,落实免检制度,实施“动态抽查”;提升食品生产进入市场的标准,严要求,严审批,实行严格的监管,对食品安全产业链上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强监管,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安全监督风气,使食品安全得到保障,从而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二)加强食品生产意识
加强对各食品生产企业相关法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食品的管理,确保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食品,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公益广告、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增强消费者对食品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假冒产品的辨别能力,从而优化其消费体验。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环境,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提升食品检测技术
加强对食品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科研经费的投资,建立先进的食品检验技术队伍,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能”的转变,紧紧抓住机遇。抓紧机会弥补技术上的缺陷,补齐装备上的不足,研发先进的检测仪器,减少设备的采购投资,提高设备的普及率和推广率,完善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扩大检测的规模和范围,以达到科学、高效和便利的目的。还有一些生产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法制观念,想方设法地规避检测,从而增加了检测难度,因此,我们要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法制宣传。
(四)完善检测管理平台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一,无法形成定性的安全检测体系和检测配套方式,单凭政府的检测机构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而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相关的检测,更容易满足市场的需要。可以通过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来缓解政府检测机构的工作负担,并促使社会的力量得到最有效地发挥,从而提高整个检测的质量。自然,设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当在法律监督下开展工作,做到公正、专业、高效、独立,激活市场化运作。
结语
要想有效开展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工作,需要加强整体的监督力度,构建完善的监督巡查平台,落实食品安全检测措施,提高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法制约束,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明确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全面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德蓓.浅谈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现状和对策分析[J].粮食流通技术,2019(12):21-22.
[2]王洪江.浅谈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15):32.
[3]杨洪.食品安全检测现状与对策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