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人民群众对电力需求量的不断提升,国家高度重视智能电网的建设。由于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在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电力工程技术的作用,进一步展示智能电网的优势,满足各行各业的用电需求。
1我国智能电网特征
智能电网作为电力的综合体,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可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围绕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五大环节,使电力网络在原来的条件下,可适当满足条件以智能的形式对电网进行立体化的管控,将信息快速的传递给不同的用户,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智能电网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0年,国家对其发展进行规划与制定,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试点作业;第二阶段是从2011年至2015年,主要任务是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数字化变电站、智能调度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第三阶段就是当下,建成全国坚强统一的智能电网,广泛应用在各类业务场景中。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广泛应用在控制类的业务中,完成配电差动保护、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PMU装置可以对电流差值、设备的模拟量值和运行状态,以及不同节点的电流、电压的数据进行及时检测,及时发现故障并实施故障快速隔离,避免扩大故障范围。绿色环保,智能电网应用较为广泛,电网资源还可循环使用。它的出现可有效保护环境,它的建设一定是要以环保为基准,还不会造成对周围环境污染的;结构稳定。这样才能承受住不良的天气环境,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电网造成不良干扰。它的电网建设十分坚固,可提升后续电网工程的运行质量,还能保证电力信号在此过程中传输的安全性。资源优化,在智能电网中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能通过智能电网在运行中释放最大的功效。通过资源优化的方式增强与其他产业间的合作机制,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既满足不用用户的需求,还能提升彼此间的经济效益,为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智能化,智能电网在使用过程中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应用,传统电网在发生故障时无法对发生的故障进行排查,更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造成电网的无法正常运用。而智能电网则可对故障进行自我排除,可进行自我诊断及调节,采取不同的措施及时消除故障,使电网得以正常的运用,提升电网的运行效率,将运营中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技术开发水平较低
目前电力依旧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特别是生产、生活方面的用电需求增加,在能源紧缺的时代智能电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我国电力工程技术水平发展较低,导致智能电网在应用过程中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制约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当代提倡绿色环保,所以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也应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将电力能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才是这项工作得以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电力工程技术较低,造成绿色能源开发水平较低,从而无法实现电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无法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的最优水平,影响电力能源的质量。
2.2技术管理不到位
科学合理的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一些技术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过于固定,缺乏紧迫感,极大地制约了电力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企业管理体制的不足,对技术经理的约束过多或过少,也使技术经理无法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此外,缺乏综合管理水平也是制约项目管理的一个因素,直接影响项目目标的整体质量和进度。目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逐步规范化管理,向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目标迈进。目前,大多数承包商的改革步伐跟不上电力改革的要求。综合管理的内容一般可分为电力工程设计和电力工程建设规划,即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质量。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承包商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适者生存必然是大势所趋,改革的步伐迫在眉睫。
2.3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在进行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需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完成电力工程的搭建工作。电力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电网建设的主体需拥有专业的素质、过硬的技术水平及专业的能力,才能使工程更顺利的进行。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普遍呈现出的承受能力较低、无法应对恶劣的天气及环境,综合水平较弱,影响全国范围电网建设,从而影响电网在经济性、绿色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这些问题的产生均是由于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业务水平、专业素质上的能力的缺失,是电网在结构建设上呈现的状态不佳,限制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发展。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优化电力工程技术,提高智能电网建设水平
优化我国电力工程技术,实现智能电网的建设水平,特别是在电源、输电、发电等领域中要对电力工程技术进行优化及完善。通过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电能质量,从而优化我国电网,以更高、更快、更稳定的标准进行电能间的相互转换工作。还要对电能转换技术、电能质量优化技术、柔性交流电技术等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完善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完善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与发展间的关系,从而提升我国电能质量,降低智能电网搭建成本。以电力工程作为研究的基础实现传统电力工程技术与先进电力控制技术、发展技术间的有机结合,将电力工程技术在电网建设中的优势发挥出来。
3.2强化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设力度
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许多科学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产物。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提升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技术队伍搭建工作。有关领导人也应重视队伍综合素质的建设,定期开展知识学习、经验分享、座谈会、外出培训等学习活动,使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智能电网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过相关培训活动可增强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输电技术、发电技术及先进电力技术中的应用水平,强化我国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技术创新、对智能电网建设上的认知,利用智能电网不但能将输电距离拉长,还能提供大容量的输电工程,为我国更多高压电的铺设建立经济性与技术性的支持。不断实现电网参数的调控及转变,从而使电网在运输过程中达到稳定的状态,有效降低损耗,将输电线路的能力提升,从而推动我国电力工程技术向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对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更加有用的搭建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电网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使电力企业尽快适应市场化进程,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要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要充分发挥出电力工程技术的作用,完善智能电网的结构与功能,使智能电网造福更多行业,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J].郑斯聪.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2)
[2]智能电网工程建设中的电力工程技术[J].彭勇.科技资讯.2020(23)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刘建明.电子测试.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