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在行为习惯上比较差,并且严重缺乏自信心,因此,作业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工作相比普通高校的班主任更加辛苦。近几年,积极心理学的新视野为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积极心理学是基于学生潜力发展和形成良好品德的一门新型学科,提倡的是班主任应从积极的角度去分析解释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感受积极的意义,学会成长。因此,在积极心理学全新视角下,作为职业学院的班主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发学生潜能
心理学主张的是以人本身固有的,潜在的力量为主,以建设良好的美德为出发点,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解读人们的心理活动现象,以此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力量和优秀的品格。以帮助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最大限度的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从中获取美好的生活的态度。因此职业学院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期间,要充分的挖掘学生潜在的力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优点,激发学生的内在优良品格。
1.1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职业学院在近年来得以迅速的发展,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并向社会输出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又因为职业学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而职业学院的班主任更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能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例如:班主任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将班级的每一项的工作都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
积极的心理学提倡的是用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潜在的能力。因为职业学院学生的特殊性,所以班主应该倡导每一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作为班主任更应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学校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爱好,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能培养,比如:机电专业的学生中做事比较细心,可以将其培养方向设置成机电调试或者编程;针对动手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将其向机电维修安装方向培养;而组织管理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培养其成为机电技术管理者。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以最大的程度发挥学生的优势[1]。班主任在对于班级管理方面也可以根据对每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加以锻炼,例如:学生擅长画画、写字的就可以进行班级的黑板报的制作,比较活泼好动的学生积极鼓励参与学校的田径比赛、篮球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1.3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就是主张开发人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的刺激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因此在职业学院班主任的工作开展中,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学生在既往考试失利、参加比赛发挥失常、家庭遇到困难等,作为班主任需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予以鼓励,及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走出困境,让他们积极乐观的看待挫折,走出困境,以此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抵御能力。
二、认真对待学生的各种问题
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中,势必会遇到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情况,作为班主任要站在积极的角度理性分析,对于学生在事件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成长。
2.1站在积极的角度分析问题
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问题的意义,一方面是从问题的根本为出发点去探寻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指学生从问题的本身去获得比较积极的意义。例如:发现大一新生带电脑入校,根据学校的规定,大一新生不得带电脑。当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为班主任首先的出发点必须是积极的,有利于学生在这件事情本身上能获得知识,促进他们成长。因此可以联想到学生带电脑进入学校,也许他们是因为有学习的需求,或者是没有仔细阅读新生报道须知,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正确的引导,并站在积极的角度上去分析问题,以此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
2.2肯定学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话要软说,事要硬办”。作为班主任应该培养自己的语言艺术,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能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因此在对于学生的奖励上,要做到充分的肯定学生的优点,多进行表扬赞美让激励的话变得更加的真切,让学生感到舒适,以此来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一点点的表扬,学生都会感受到,更会加倍的努力学习,并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班主任更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善于发现,从细节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去欣赏他们的与众不同,并对他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认可,注重学生整体的发展,正确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
2.3正确引导学生看待问题
积极心理学认为“自我的实现”是属于个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自我实现”是指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在身心各个方面的潜在能力上去获得发展的过程和结局。即使个人本身具备着潜在的优良品格,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却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比如:当同学之间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班主任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应该立刻去阻止,再分别将两位学生喊到办公室进行谈话,在这件事上,告诉他们同学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包容,平时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这种事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中获的成长,这也是属于积极心理学所追求的目的之一。
三、打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积极的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和谐的环境,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积极的打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来促进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
3.1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不仅对推进职业院校的改革有帮助、还能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的综合能力。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职业院校班级文化的一种核心力量,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和挖掘潜在的能力至关重要。对于职业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的任务就是积极的开展班级文化的活动,将德、体、美、进行结合,将教育理念融入文化活动之中,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3]。还可以在班级的一些角落设置文化角,或者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创建班级口号等。
3.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班级体的关系主要包含了两种:一是指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和谐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结果。只有在班级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育过程获得更好的发展。班主任要学会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全方面的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指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首先应该做好自己,改善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做事不能太极端,再学会包容同学,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真诚相待,不要欺骗对方,因为人际交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假话不可能永远的隐瞒,如果对方一旦发现,就是对人际关系致命的伤害。班主任也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3开展活动
班级活动是联系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班主任应该根据不同班级的建设开展相应的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班级活动能为每一位学生创建自我表现的平台,发挥自己的优势,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增加自信心。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比如:举办一场文艺晚会,让同学自行组队参与,并设立奖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根据班级专业的特点,成立一些兴趣小组,进行专业技能上的训练,再组织开展一场技能比赛,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的同时,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的意识。
3.4搭建沟通平台
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于班主任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一个高尚的师德,具备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对教育事业的热情。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多才多艺的发展。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成为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学生沟通的重要渠道,家长在家庭的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都可以在网络上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心里话向班主任进行倾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用积极的心理学引导学生。
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工作将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成长作为首要任务。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下,班主任开展工作更能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