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由于计算机、物联网、5G等信息化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生活中出现了“一切皆可数据化”的思维[1],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大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力增长和消费盈余浪潮的到来”。 [2]
2015年5月18日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了“统一战线涵盖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5大关系”和“联系着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等12个方面的范围和对象”,是最广泛的政治联盟,而且呈不断发展壮大趋势。针对统战工作范围广、领域大、群体多等特点,应该正确认识大数据给国家统战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3]
1、 大数据特征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4]。一般大数据应该具备5V特征:大(Volume) ,此处的大指体量大,一般为几百TB或者PB级别,相对于传统数据体量巨大。多(Variety),此处的多一般指数据类型多样以及采集的数据来源多样,例如传感器数据、移动终端数据、PC机数据以及各种网站日志等都是大数据的来源。并且数据类型也多样化,例如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值(Value),此处的值一般值价值,大数据一定要满足价值密度低的特征,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手段在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快(Velocity),快一般指数据增长速度快,更新快。信(Veracity),信此处一般值数据的可行度,大数据要具备较高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从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2、 大数据与统战结合可行性
新时代网络数据暴涨,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制造了很多的问题和麻烦,我们在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个人爱好、兴趣特征、精准营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的改变,社交传播途径的改变以及数据存储习惯的改变。因此新时代统战工作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与大数据技术结合推进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大数据与统战工作的结合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统战对象是大数据的制造者和使用者。统战对象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不乏高学历、社会精英等,他们经常使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信息的查阅和发布,包括搜索、论坛发帖、淘宝购物、个人直播、抖音短视频发布等自媒体,也会利用发达的网络记录个人生活、日常工作等。这些阶层的网络数据就是大数据的来源之一。另外统战成员也不乏充实IT教育及行业人员,例如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IT公司程序员等,他们会主动爬取网络数据用于教学和日常工作、科研、商业活动等,这些也为大数据促进统战工作稳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2)统战工作的稳步推进离不开大数据。新时代新形势下,统战成员类别繁多、人数众多、涉猎领域多,传统的统战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统战工作,建立“大数据+统战”工作云平台迫在眉睫,云平台数据包括成员基本信息、工作日志、成员获奖、大事件等,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资源整合,打破数据壁垒,对统战大数据进行实时的更新与维护,对政府决策和统战对象的管理做到精准化和及时性,整体推动统战工作自动化、智能化和智慧化。
(3)统战成员沟通交流离不开大数据。新时代统战成员的沟通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书信、电话、邮箱交流,发展至今天的微信、QQ、钉钉等新的通信方式,而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时代,统一成员交流平台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构建统战工作交流云平台,方便统战工作成员思想动态、言论、工作状况等进行紧密跟踪和动态掌控。另外统一的成员沟通平台也可以促进成员通过新媒体积极宣传党的好政策,传统正能量,讲好身边的好人好事,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
(4)新时代统战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大数据素养。数据素养也成为数据信息素养,主要指在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挖掘、可视化以及共享和加工处理的能力,以及研究者在数据的生产、管理和发布过程中的道德和行为规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原来要求的信息素养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时代统战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好的数据素养,要有数据敏感度,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开展数据素养教育,为未来年轻一代的统战工作人员的培养做好准备,已经成为统战干工作当前紧迫和急需的一项任务。
3、 大数据与统战结合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大数据存储海量数据一般使用数据仓库,采用分布式的存储方式,存储介质一般为虚拟机,因此这样的存储方式也导致的数据保护出现问题,不法分子容易入侵数据仓库导致数据泄露,目前统战大数据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1)统战大数据信息泄露风险。大数据平台的信息泄露风险主要是在大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的环节要特别注意包括用户的隐私数据,比如银行账户信息、个人身份敏感信息、照片、视频等数据都要加强保护措施。因此在对大数据进行处理时要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目前较为传统的大数据隐私保护策略一般针对的都是文本数据、结构化数据,对于目前主流的视频、照片、工作日志等动态数据的保护更为重要。
(2)统战大数据存储风险问题。传统数据体量一般在TB数量级,一般的服务器即可完成数据的存储工作,而大数据的体量在几百TB或者PB的体量,这样就会造成存储空间不足等问题出现。而且大数据是在实时动态更新和增长的,数据类型又不像传统数据那样单一,包括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除了常见的文本、图像、视频外,例如数据库操作日志、传感器数据、APP终端数据等操作系统运行数据也是大数据的主要来源,异构数据的存储是统战大数据面临的主要问题。
(3)统战大数据传输安全问题。统战大数据在数据传输的各个阶段都设计安全保护问题,而且环节越多,保护越复杂,统战大数据传输中首先要面临数据被恶意修改问题,导致统战大数据的准确性降低,数据失真等。另外大数据的异构和多样的特点并不会降低数据的关联性,因此虽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采用加密或者敏感信息去除的手段,但是基于数据的关联性仍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数据的隐私信息。
因此,针对大数据时代统战大数据存在的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1)合理合法合规获取数据。5G时代信息更新迭代加速,数据的产生和更新也在飞速且体量也来越庞大,目前的大数据不仅是PB甚至是ZB来衡量,每个人、每台设备、终端、每个传感器、摄像头等都在无时无刻的产生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多样,类型复杂,在获取数据时要对数据有分析甄别能力,提升统战工作人员的数据素养和信息处理运用能力,在大数据面前有较好的处理和应对能力,以智慧创新理念推进大数据技术在统战工作中的运用,通过合理的手段获取合法的大数据是统战大数据工作的基础。
(2)建立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建立长效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规范个人、团体、企事业单位信息搜集行为,提出数据采集、分析、存储、使用的安全防护措施。要对数据想你想包含的内容进行界定、分类、分级,明确统战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加强制度保障措施,对成员敏感信息进行严格管理,建立数据密码制度,对于涉及敏感信息的关键操作实行操作与授权分离制度。通过统战大数据云平台实行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认证以及数据异常告警,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管控,保障统战大数据的安全。
4、 结束语
目前,大数据运用于统一战线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将会遇见新的问题和挑战,要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科学、理性的分析大数据技术给统战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影响,抓住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机遇,利用大数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统战智库建设,更好的发挥其在政府决策和“四个全面”中的作用和优势。
参考文献
[1]彭宇,庞景月,刘大同,彭喜元. 大数据:内涵、技术体系与展望[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5,29(04):469-482.
[2]吴卉男. 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J]. 信息记录材料,2016,17(03):2-4.
[3]栗秀萍,张利平,郭元君. 大数据时代做好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2):59-62.
[4]青岛英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云计算与大数据概论[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