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DOI: 10.12721/ccn.2024.157090, PDF, 下载: 78  浏览: 879 
作者: 李晓芳
作者单位: 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112300
关键词: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实施,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化学知识的深层内涵与实际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化学综合素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紧密联系实际教学情境,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拓宽化学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一、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与引入具有特定情境价值的问题,来构建一个充满吸引力与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法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心理发展,旨在通过情境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深度理解并有效应用知识。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情境的创造者与引导者。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认知特点以及生活经验,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内容又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要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要蕴含丰富的情感元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情境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实际运用场景,从而增强对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同时,情境中的互动与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场景,激发真实情感体验

新课程改革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转变其学习模式,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

在《金属材料》这一课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展示古代炼铜场景,教师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一导入环节,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合金特征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金属进行思考,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得出了合金的硬度、熔点及其物理、化学、机械性能等方面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铁合金的学习环节,更是将生活情境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学生回忆并分享生活中常见的生铁制品,如下水井盖等,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铁合金性能的理解,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营造合作氛围,建立互动学习关系

在《化学反应速率》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成为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更强调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和探究意识。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巧妙地构建了合作情境。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积极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深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形成了全新的认知体系。合作情境的构建,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即便是原本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在组内成员的鼓励和影响下,勇敢地开口表达,逐渐放下了戒备心理。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解决问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合作情境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渠道。他们可以先独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与成员进行讨论,通过聆听他人的发言,获得新的启发,进而完善自己的答案。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打造实验情境,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环节对于高中生而言,不仅是理论知识的验证,更是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应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相结合,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化学实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实验中,教师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的实践体验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现象,如钠的熔化、游动、嘶嘶声以及氢气的产生等,还能让他们通过亲身操作,深刻体会到化学反应的奇妙与魅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分析本质”的思维模型进行探究。学生首先需要针对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理解其本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实验实践操作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牢固。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无疑能够大大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和热情。

三、结语

情境教学法通过构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迅速掌握知识并培养多种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吴晓婷.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名师在线,2022(27):67-69.

[2]乔娟.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3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