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DOI: 10.12721/ccn.2021.157067, PDF, 下载: 243  浏览: 2617 
作者: 李福东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土木工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摘要: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由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原因,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必然的。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年限。本文主要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征和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应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正确的运用和完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这有这样才能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应用

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主要是指1立方米以上的主体结构。由于其结构的占地面积比较大,表面的系数相对较少,因此水泥在搅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从而导致主体结构出现裂缝。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应当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混凝土的结构具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当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了解,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随着近些年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改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了更高的性价比,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具有节约成本、性价比高的特点,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细节要求相对较多,同时需要建筑单位在施工技术上具有很好的把控能力。否则,一旦在某个施工环节中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带来影响。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基础结构,需要极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也需要为适应现代建筑施工的要求不断做出新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作用。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是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的。

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 

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和形式不同,导致原材料的质量也不相同,从而加大了施工企业购买原材料的难度。同时在采购过程中,由于监管部门没有做好相应的采购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导致质量出现问题的原材料进入施工场所,进而产生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二是由于混凝土模板不能满足具体的施工要求,没有确保模板和模板之间不存在缝隙,因此导致制造出的混凝土的结构不符合施工的标准,同时对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厚度也没有进行具体的测量和把握,导致混凝土构件不合格施工标准,因此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和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

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如果没有做好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工作,就会出现脱水现象。一旦出现该现象,就不能使已经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完成水化这一过程,将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产生直接影响。在粘结性强、稳定性差的结晶条件下,使混凝土发生收缩或变形的问题,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大面积的脱落。当周边的气温变化较大时,表面水分急速蒸发,混凝土内部水分流失较小,内外作用力之下,表皮干燥导致裂缝出现。通常情况下为轻微的缝隙,主要产生于结构的外部平整部位和板梁周边。此外,原料配比不合理也会产生干裂问题。

三、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引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材料控制技术的应用,二是对温度控制技术的应用,三是对浇筑技术的应用,这三个方面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效果,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一)材料控制技术的应用

社会的发展推动城镇化的建设,而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具体的施工来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同时,由于材料本身的结构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具体施工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要想提高施工的工程质量,可以选择适宜的监测办法来完成混凝土的参数检验工作。同时结合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周围的环境,选择适宜,合理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执行,特别是在工程结构具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当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材料的配比,结合具体的情况调整,保证最终配比的强度符合工程的要求。

(二)温度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温度的把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由于温度应力的原因,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此,需要专业的施工人员对温度进行测量,只有控制好温度,才能够提高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在开展测量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选择晴天,然后通过测温仪器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测量,使温度尽量控制在25°以内,同时对施工环境去进行分析和了解,针对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应当用塑料膜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以保证混凝土的温度稳定。

(三)浇筑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施工中操作工艺是否标准,直接决定着其性能的稳定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要从基础施工抓起,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选用无缝工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第一,充分了解工程方案结合以往施工经验,事先做好工程实施规划,制定科学的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为建筑工程质量保驾护航。第二,尽量缩短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严防在输送环节性能发生变化。此外,在材料进入建筑工地前,必须要进行科学实验,认真分析其性能是否满足使用需求,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更换,从源头上切断风险。现场混凝土的输送,最好选用泵送,它可以有效保障现场浇筑质量。第三,浇筑施工非常关键,在具体实施中,要选择适宜的高度及厚度,在细节上做好把控,保障完工的项目符合工程的使用需求,尽量避免失误发生,降低安全隐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运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施工具有极大的帮助,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保障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相关企业应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不断进行完善,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避免和纠正,全方位的改造施工工艺,抓住细节和关键。同时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力求促进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娟.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居舍,2020(06):38-39.

[2]郭晓娜,张玉林.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砖瓦,2020(02):172-173.

[3]牛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J].品牌与标准化,2020(0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