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动静结合的策略研究
DOI: 10.12721/ccn.2021.157012, PDF, 下载: 194  浏览: 2120 
作者: 任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山阳小学,223200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动静结合;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数学作为我们从小学时就学习的基础学科,在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道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数学教学,人们应该从学生小学时期就要重视,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从年龄心理还是智力上来看,其对于数学还没有形成系统、整体的了解。加上数学往往有很多抽象的数学符号,练习题繁重,大量的习题练习会让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新时代数学教学原理,教师应该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改革,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引言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贯彻最新的课程标准,并且把其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小学数学学科在目前小学文化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数学学习对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数学能力要求比较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小学生中容易产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差现象。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给小学生上课时要注重数学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教师在授课时不应只注重单方向的知识传输,还要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小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循着这一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着尝试、探索。数学相对别的小学其他课程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给小学生授课时可以注重动静结合,引导小学生积极发现与安静思考相结合,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动静结合的意义

(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学习既要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张扬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个性,同时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静静地学习、静静地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活跃的氛围是学生静静思考的动力,而静静思考又在为学生的下一阶段积极的交流奠定了基础。活跃的课堂有助于学生表现自我、展现自己,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观点看法,安静时可以让小学生学会独处,独立思考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当我们实现动静结合时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们在课堂中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时,小学生可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交流讨论、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的习惯。我们目前采取的上课方式静占据主要地位,大多数上课时间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单方面向学生输出知识。我们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小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小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发言的优良学习习惯,领悟数学学习的真谛。

(三)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营造出学生们需要的安静的思考空间,让小学生独立思考自行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生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时,引导他们积极相互交流答案及做法。在静和动有机统一结合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目标实现,小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得到增强。

(四)实现快乐高效课堂教学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静能引发学生思考,但是当小学生在安静的思考时他们的大脑正在飞速运转,也就是在不停的运动着。静和动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学生只有静得下,才能动得起。在数学教学中的“动”是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静”则是小学生自身安静思考,增强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之,一个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必须是动静相结合的。

二、动静结合的方法

(一)坚持适应性原则

我们在将动静结合的方法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有的小学生喜静,有的小学生喜动。我们在上课时要把握好动静结合的度,要保证大部分小学生都能够接受。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前让小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哪些形状?”我们可以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喜欢动的小学生会在喜欢静的小学生带动下积极独立思考,同样平时喜欢安静的同学会主动和同学一起分析生活中看到的图形。

(二)与实际相结合

在上数学课时,老师讲完新的知识都会布置一些习题,当时间重组时我们会在课堂中讲解这些习题。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总是能够见到讲课教师在给出相应的练习题后喜欢叫小学生来读自己的答案,根据我从教多年经验来看,这种方法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效果。其实,每次我们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小学生自己静静地思考,自行解决数学问题,这时我们不要过多关注正在做题的小学生因为这可能给他们带来负担,我们要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这项任务,当然我们作为教师也不可以不作为,我们可以给一些有困难的学生些许个别提示与帮助,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能够拥有宁静,积极营造出学生们需要的安静的思考空间。当大多数小学生们做完数学练习题后,引导他们积极相互交流答案及做法,再次让学生们动起来。由于有了思考的时间,学生们发言一定会十分积极,解题方法也会出现多样化,从而增强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有时候,我们在给小学生上数学课时会遇到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的情况,当学生们沉湎于“不假思索”的学习环境中,我们不妨给他们浇浇冷水,让他们静下心来再细细地思考在回答问题。我之前在给班里的小学生上数学课的时候刚说完问题就有一群小学生举手想要回答问题,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我们班的同学积极性真高,对知识的掌握也一定非常熟练。但是当我叫起某位同学来回答问题时,他甚至都不知道我问的问题是什么,只是因为看到身边的同学都举手了自己不举手会显得自己太笨,所以才举手,反而是下边的同学叽叽喳喳说着答案。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听到问题后,首先要自己独立的思考当自己有了解题思路后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当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用心去听,这样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答案和自己的答案案不一样时可以举手示意,在老师同意后进行补充更正。我们强调的动静结合方法并不单单指的是活跃与安静的结合,作为老师要积极撑起践行新的教学方式的重担,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们日后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我们在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节时,我们可以提前提出问题“教室里的钟表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在下课时间自由分组研究计算方法,找出正确的答案。在上课时可以安排小组展示,请小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小组探讨的结果。这样小学生在预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既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又学会了关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钟表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语

热闹的课堂并不一定是真正活跃的有高质量课堂,静静的课堂也存在着活跃积极的思维,静静地思考更是一种激烈的思维过程。只有动静结合,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完美。教学活动中的动静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动静结合的数学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解答学习中存在的困惑,还能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提升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会英.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设计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127-128.

[2]常艳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62-163.

[3]顾燕.“静”彩无限——宁静的数学课堂也精彩[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