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是连接口腔与胃部的通道,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进食体验与营养状况,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精准打击食管中的癌细胞,虽然可以遏制其生长与扩散,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对食管黏膜产生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充血、水肿乃至溃疡形成,进而造成患者在吞咽时感受到明显的疼痛或不适,严重限制了其进食能力[1]。循证护理为基础的营养护理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通过提供易于吞咽、易消化的饮食建议,以及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并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基于此,本次研究着重分析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营养管理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影响,以下是本次研究的内容。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食管癌放疗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样本,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4.54±6.28)岁;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5.35±6.43)岁。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食道癌的诊断标准[2];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食道癌病变长度不超过8厘米;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远处器官转移;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提供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给予皮肤护理。给予饮食护理,照射护理。监测患者疼痛状态。鼓励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
实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使用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营养管理护理。1.通过与患者交流、查看病历以及实际病情观察了解患者出现的营养问题和进食问题,通过论文、临床病例分析等制定方法制定出适合患者的营养护理方案。2.推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制作成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减少对食管黏膜的刺激和损伤。避免冷热刺激,鼓励患者细嚼慢咽。3.对于无法口服的患者可以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如鼻饲管、静脉注射等,同时预防并发症。4.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对于患者出现的不适及时反馈并给予心理辅导,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1)营养情况:对比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和红蛋白水平来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
(2)生活质量:使用MD安德森症状清单(MDASI)判断患者的身体症状、情绪状态、干扰日常生活的能力,每条题目0~10分,>4分则表示受到了显著影响,共计1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借助SPSS23.0分析相关资料。
2 结果
2.1 营养情况
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经护理后BMI指数更高,白蛋白和红蛋白水平更高,患者营养状况更好(P <0.05),如表1。
表1营养情况对比分析(x̄±s)
2.2 生活质量
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受病症影响更小(P <0.05),如表2。
表2 生活质量对比分析(分,x̄±s)
3 结论
王雪敬[3]的研究中提到,食道癌患者最普遍的症状就是吞咽困难,这种症状会显著降低患者的进食意愿,若发生放疗并发症,如口腔黏膜炎、咽喉疼痛等,这种情况则会加剧。以循证为基础的营养护理在以往的案例中吸取到经验,因此在本次的护理中特地选择了易于消化且富含能量的食物以保证患者能获得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同时还将这些食物烹饪至流质或半流质的状态,有效减轻吞咽时的不适感,帮助患者顺利完成进食。这对于维持患者体力、增强免疫力都有积极作用。在康复过程中还会深入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感受,通过交流护理人员可以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在满足饮食口味的情况下也能让患者获得营养支持,给予必要的心理关怀和支持,减轻放疗带来的心理负担,让患者更加轻松地面对治疗过程。
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循证护理的实验组相较于常规组来说,身体的营养状况更好,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 <0.05),这说明这种护理策略可以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身体基础,同时还能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综上所述,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营养管理护理能提高食道癌放疗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并提升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体验感,从此次研究结果来看这种护理方式值得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潜艳,董翠萍,曾莹,等.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方案的优化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24,39(12):47-51.
[2]张超,阎勋会,王书会,等.老年食管癌手术医院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中国卫生统计,2024,41(03):438-440+445.
[3]王雪敬,刘雪.饮食护理干预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