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DOI: 10.12721/ccn.2022.157708, PDF, 下载: 356  浏览: 3587 
作者: 邓丽平
作者单位: 金坛区第二中学,江苏常州,213200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要: 在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事业也得以巨大改变,将信息化技术不断融入到教学中,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效率。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可以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将历史人物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尤其是历史这门学科,内涵丰富的传统历史知识,以及我国的发展历史,学习历史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的敬慕和爱护之情,将技术应用到历史课堂可以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在多个故事情节中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引言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已经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投入使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历史学科属于人文类学科,是初中阶段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为了满足新时代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呈现历史知识。随着教育事业不断进步,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现代化的课堂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1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优势

其一,优化教学资源。互联网时代具有信息广泛、信息共享等几个主要特点,综合互联网的几大突出特点,融合信息技术使历史教学资源更加的丰富且优质,通过信息技术不断的拓展课程资源。传统教学中课程资源主要来源于教材以及教辅资料,对于教学的拓展深度不足,为满足当代学生的可行化发展,必须要从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入手,使学生的学习不受到教学资源的局限,教师则结合信息技术,挖掘教学课程中的内涵,结合信息技术的延伸性优化教学内容。其二,调动学习自主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应突出学生的能力教育、素质教育,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思想,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并综合信息技术,使教学氛围更加的轻松;以互联网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形式多元化,促使学生“沉浸”在信息技术的历史教学环境中。

2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较薄弱

部分年轻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较薄弱,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不够深入。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虽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或搜集相关资源辅助教学,但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监控与管理、学习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缺乏认识,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也很浅薄,简单地认为只要将现代信息化媒介、工具或资源运用到课堂中就可以称为信息化教学。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的授课就是运用PPT进行课程内容展示,或者从网上下载资源让学生观看,缺乏多种类型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介入,没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有机深度融合。虽然当前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已经基本普及,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其功能不熟悉,运用效果较差,只是将其作为课堂演示工具,对其他功能的运用较少,导致无法达到信息化教学应有的效果。

2.2教学方法落后

部分历史教师教学理念及方法较为传统落后,虽然信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但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没有结合时代变化及时更新教学方式,这造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停滞不前。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法成为部分教师通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失去主体地位,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一些教师也会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但教学流程依然采取灌输式教学,信息技术并没有在课堂上发挥实际作用。

3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策略

3.1优化教学技术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也面临着一定的升学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生动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轻松地教学环境也可以缓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氛围,弥补历史这门学科的枯燥性,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起学校提供的教学设备,在历史课堂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基于每节课的主题和历史事实,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授课的资源准备,结合每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活动。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给学生推荐与历史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源、历史名著、新闻联播等内容,通过这些资源也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历史事实的影响。最后,再利用多媒体资源时需要重视情感的融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当时的人物的远大理想,树立爱国意识。

3.2融入信息技术体现教学交互性

教学交互性通过互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感,使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历史教学中,能够充分的体现教学交互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知历史、触碰历史,以思维理解的方式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结合能够让历史内容更加的直观、灵动,减少历史知识的枯燥性,使平面的教学内容立体化、可视化,充分展现历史的魅力,应用互联网思维让历史课堂具有结构性,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新思想、新理念,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新时代中学生。

3.3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新教育理念强调的是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也应当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手段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打破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不仅让初中历史教学停留在课堂上,更能够将初中历史带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历史与生活充分结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

3.4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情境化教学法是当前各学科教学当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在情境教学法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且从中产生独特的历史意识与理解,使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而在未来的教学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信息技术的条件优势,并且将其作为开展情境教学法的辅助条件,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教学情境,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例如,在近代中国历史的总结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收集历史影视资料,并且在课堂当中引导学生扮演帝国列强等多方势力,继而通过影视所创造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推理活动,这样,学生便能够在情境推理的影响下,复习近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情况,并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近代封建社会历史变革顺序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结合不同的历史单元知识,创造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学习当中感受到教学情境所具有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理解与吸收历史学科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进一步创新,对于历史教育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应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轻松高效的历史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历史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福喜.新时期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对策[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8):49.

[2]周晓琼.论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2):40+42.

[3]杨绍金.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路径研究[J].魅力中国,

2020(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