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学语文教育不同,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教学,还更为注重学生今后的语言文化技能的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成为当前教学的重点内容,将职业化教学特色融入其中,积极发挥教师的服务宗旨,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教师逐渐明确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出职业化的教学特色,从而引领学生规划好未来的职业生涯。
一、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仍普遍采用普通中学的教学内容
当下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与普通初高的授课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仍普遍采用普通中学的教学内容,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虽然引导中职生学习传统文化作品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文化素养,但是与现代化文本写作与语言表达却存在比较大的区别,这不仅会影响到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到中职生现代汉语言的学习与积累。
(二)语文教育教学的方式也较为单一
目前,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方式仍不够多元化,多数时间都是让中职生阅读、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和记忆有关的语言知识。虽然引导中职生阅读、学习语文知识的方式可以增加他们的文化视野,但是对中职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没有明显的效果。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里,语文职业教师仍要思考教学方式的多元性和实践性,以尽可能突出语文课程教学的职业特色,这样才能有效增强中职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更好地融入到未来的社会工作。
(三)教材缺乏职教特色
中职教育核心主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在中职语文教学方面,教材往往以普通高中教材为基础,忽略了对职教特色的体现。而语文教学材料作为教学中重要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教学内容方面应当更加侧重于职教特点的体现,但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材料所欠缺的恰恰就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教材中主要以文本为教学主体,虽然一定程度的强调了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但是对于职教特色方面缺乏明确的表现形式,而在内容方面,材料中所选用的文本章节缺乏一定的鲜活性,教学内容与职教特色相分离,忽略了语文教学材料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无法达到职业教育真正的教学目的。
二、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实施的主要策略
(一)优化教学材料贴近学生需求
中职语文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学习及练习,其核心目标是能够使学生将其灵活的运用到未来的就业过程中,因此,中职语文教材应当打破传统的编写理念,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摒弃传统单一的语文知识能力训练,注重对职教特色的体现,以培养学生创新、责任及敬业等为主要编写理念,使语文教材能够更加符合中职教学特色。中职语文教材在符合文化发展需求的条件下,应当适时的突出职教特色,对于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的进行编写,使语文教材更加符合职教专业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例如,在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过程中,教材开发方面要注重突出相关专业的特色,针对于旅游专业,教师在编写方面要图文并茂,使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文的学习提高相关专业的综合素养。
(二)组织职业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任何职业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才能深刻地认知和运用学科知识。所以,教师想要实现职业化的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结合语文学科内容,并根据语文专业能力分层模块,对学生开展有序、真实地实践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语文职业化教学效果。首先,从基础模块着手,教师可以安排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基础的语言文化知识,包括基本的识字记词、语文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等,针对这些内容安排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然后,职业化模块则是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组织适合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以使得学生可以掌握一些与实际岗位需求相关的语言文化技能。最后,在拓展模块,教师则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向学生提供一些可参与的实践活动,以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自主参与,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职业化学习需求。
(三)注重学生主体开展课堂活动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开展丰富的教学课堂活动,构建出开放性的中职语文教学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使中职语文教学更加具有职教特色,不断完善与创新教学活动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以突出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形式为主,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及发展空间。例如,在《理想之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为学生创设出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课堂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就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丰富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突出职教特点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关教学内容,还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就业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既要符合语文基本教学要求,还需要与学生相关专业进行紧密联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突出职教特色转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误区,使学生能够积极在的学习与探索语文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未选择的路》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进行文本讲解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所面临的选择,以教学材料为例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创作,将自身真实情感进行表述,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写作及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升华,更加明确了自身专业及就业选择中所面临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想要构建特色的语文教育教学课程,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授课思路,对语文课程实现职业化教学,融入职业化的内容及实践活动,以促使学生可以提前适应未来岗位的职业要求,从而为走入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郝代斌.对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的解析[J].文学教育(下),2016(09).
[2]葛仁建.对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的探析[J].科技资讯,2016(35).
[3]谈俊.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化特色的融入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08).
[4]王倩.对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的研究与探讨[J].中华少年,2016,14(6):258-258.
[5]谈俊.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化特色的融入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8):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