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进步,全国各个高职院校都开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且都收获了很多实践经验,其中包括了“课证一体”、“双证”以及“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根据具体环境的不同,每个高职院校所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都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社会上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对于食品生物技术中培养专业人才的探索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推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便是思考的重点,又通过什么手段和模式来培养出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并且在以后的培养模式中如何不断改进升级,这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食品生物技术中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我们该采取何种的教育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未来人才培养与教育的方向。俗话说“教育之所以这么重要,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重要”。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坚定一个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未来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具体十分关键的意义。因为我国目前的生物技术前景十分广阔,拥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所以这就需要相当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来作为支撑,培养掌握食品生物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具体来讲,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发酵调味品的制作、啤酒的酿造、传统酿造品的制作、食用菌的栽培、保健产品的制作以及营养配餐等等各个方面,还有一些相关机器的操作、管理以及维护等岗位工作,对于产品质量的检验、工艺的检验以及生产技术的管理工作、市场额营销工作、物流工作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都需要全面综合性的专业人才来完成。总而言之,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讨,都是源自于企业以及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根据具体岗位所需要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3.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食品生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行业专业建设的基本,产业的发展、企业的运营以及人才的需求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部分。在专业能力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把提高人才的综合工作能力放在首位,从而培养出在食品生物技术产业中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才人。
3.1打造“双系融合、两证推动、三段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
市场就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同时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双系融合、两证推动、三段提升”旨在加强人才的全方位能力。
3.1.1双系融合
“双系”的意思是说两个主要系统,具体包括理论知识的教学系统和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系统。通过搭建起以食物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实践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让专业人才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统一,从而实现双喜融合教学。
3.1.2两证推动
“两证”指的是食品生物技术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以及毕业证书。通过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教学课程逐渐融入教学体系,从而使得理论教学标准与职业认证标准齐头并进,学历证书的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学习是共同的,相关人才都需要以此为基础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优秀的人才才会不断被培养出来。
3.1.3三段提升
首先,第一阶段(第一、二学期),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在工作中灵活运用;第二阶段(第三、四、五学期),这个时期内学生就主要是在学校内的实践训练基地以及企业内部的生产部门进行实践学习,对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进行磨练;第三阶段(第六学期),这个阶段就需要学生到岗位上进行实习,不断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工作能力,不单单只是专业技术的提高,让学生们成长为综合能力强的技术性综合人才。
3.2打造稳定的师资教育队伍
强大的师资教育队伍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教育不断改革、优化的主要推动力,通过优秀教师的诚聘、引进以及培养等方式,不断优化师资教育团队的结构和能力。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着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而在专任教师中的大多数教师都拥有高级职称,年轻的研究生教师也越来越多,还有一些来自于企业的教师和一些企业的高级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这些各路专业的教师都会展开一些列的教学研讨会,从而设计出一套专业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课程的安排,编写科学合理的教材。与此同时,高度专业化的实训基地也是不可或缺的,能够为学生未来走上岗位做好准备。专业的教育团队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专业的意见和引导。
3.3建立起“七个合一”的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也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来作为配合,在原有的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搭建起了一些列更加专业的实训项目,具体包括发酵、生化产品检验以及微生物技术实验室。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需要秉承着“源于实际、高于实际”的基本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从而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同时实现“七个合一”:(1)教学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2)学生与学徒身份合一;(3)相应的是教师与师傅身份的合一;(4)教学课程与岗位工作的合一;(5)教学工具与生产设备合一;(6)课程作业与生产产品合一;(7)技能培育与综合教育合一。在“七个合一”指导下的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为“双系融合、两证推动、三段提升”的才人培养体系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工作岗位,从而真正地实现让学生从学校到实际工作的过渡。而且采用以工作内容为核心的经验性知识学习,结合一些案例教学和岗位实习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从而达到培养综合能力出众的人才的终极目标。
4.结 语
人才培养模式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它不断适应着时代的变化,内部的构成要素也是比较繁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本质上就是内部要素的更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其实就是对于内部要素的更换和充足。所以,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综合全面的人才,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 龚怡祖.略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 ,2017(1):43-46.
[2] 余奇飞,杨芝萍,蔡晓雯等.高职院校设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研究 [J]. 科技资讯,2018,10:145,148.
[3] 杨芝萍,王水琦.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 广西轻工业 ,2016,10: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