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的多元化布置,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为主要目标,将数学作业布置进行优化,将多元化运用至各个细节中,以此改善传统作业布置工作中的单一化,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数学作业最大完成效果的教育目标。
一、布置作业形式多样化
(一)理论作业
传统的理论作业与书面作业依然需要重视。基础理论能力弱,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与数学能力提升会非常慢。因此,书面理论作业依然应当围绕教材为主,将知识有效的转化与延伸,促使学生在基础能力达标的前提下,将知识进一步加以运用与实践。
(二)实践作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应当在于引导学生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如果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吸收情况,而忽略实践作业的布置与规划,是无法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因此,教师通过创新与探究,运用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实践类型作业,是促使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途径。其中操作性的实践作业即是非常好的方式。
例如,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木条制作对角模型,或者利用不同数量的木条等工具制作三角形、四边形,以此促进学生根据实践作业,进一步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矩形、另行、正方形边角的特殊变化关系。此种实践类型的作业,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书面上的理论知识,以此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布置差异化的作业,实现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都存在差异性,因此一个班级内必然存在着思考、分析和学习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的学生。为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进行作业布置,尽可能地避免作业统一化和系统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因材施教。这里的因材施教是指作业中“质和量”的差异对待,“质”指的是作业的难易程度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设计,可以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和设计思维能力的角度分成基础题和能力提升题;这里的“量”是指课后作业的设计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使学生在进行课后作业训练时能有弹性改变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一节时,教师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兴趣教学,让学生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待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及时地练习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在作业布置时将学生以综合学习状况分成“一、二、三组”。第一组学生属于综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第二组学生属于学习成绩良好且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的学生;第三组的学生属于综合学习优秀、能力突出的学生。对于第一组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主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内容包含一些概念性的题目以及简单的证明题,目的在于理解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对问题的解决形成初步的记忆;对于第二类学生的作业布置主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一定的技巧提升,比如考查学生对于四边形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普遍应用,也可以在证明题目上稍作提升。对于第三类学生,他们课堂上已经对基础概念有很好的掌握,在作业布置时主要针对学生的技巧提升,作业的布置要主要针对一些具有抽象性的概念理解,以及利用辅助线等内容去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存在。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增大了学生的思维量,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三、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实现课堂实际的联系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让学生早早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但观察发现,当下的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更多是为了完成任务,完全忽视教学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需要注意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以保证学生作业完成的效果和主动性。另外,也要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节时,课堂上教师针对勾股定理的起源、本质、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述,并将战争中采用勾股定理测距离的故事向学生讲述,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识便更加直观,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将所教授的内容全面理解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布置贴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比如“当下校园的主干道上有一棵小树,树的高度可用皮尺进行测量,然后操场边上有一棵高大的松树,若想要知道这棵松树的高度,那么如何采取计算呢?请写出详细的计算方式和计算结果。”由于学生对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已经了然于胸,一听到这样的问题就知道是利用勾股定理进行题目的分析和解答,具体方法是利用皮尺测量小树的高度、自己到小树的距离以及自己到松树的距离。接下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高度的计算,只需要将数据代入公式便能够得出松树的高度。当然数学课本中这样的章节有很多,利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课堂知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业对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也能帮助教师及时地了解课堂教学成果。为此,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地对待数学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出作业的多样性、多元化,以此保证学生对完成作业的积极态度,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虹.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7,707(22):51-52.
[2]赵振红.关于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2017( 21) :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