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抽检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摘要: 食品抽样检测能截断食品的细菌传染路径。对食物进行抽样检验,可以更有效地找到易形成致病菌的食品种类。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食物一旦流入市场,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传播传染病,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通过采取抽样检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问题食物流入市场的几率,使人们的食品卫生水平得到有效保障,从而降低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潜在可能性。下面本文就食品安全抽检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简要探讨。

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

1.1食品微生物种类繁多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目的是将食品中的微小生物检测出来,避免食物威胁人体健康。食品微生物包括支原体、细菌等,无法用肉眼观察出来,而且种类较多,因此,食品微生物检测较为复杂,需要使用极其精密的仪器进行检测。

1.2食品微生物污染源较多

食品微生物指的是与食品相关的微生物,其中包含有害型病原微生物与生产型食品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适应能力较强,如果在生产环节中不注重正确操作,就有可能造成微生物污染。同时,食品微生物的污染源比较多,无论是食品加工还是食品运输,都存在一定的被污染可能性。

1.3食品微生物检验需要保证时效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需要严密的流程,这样才能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只有采用全面的方法来检验食品中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才能够将食物的保质期延长,保持食品的新鲜安全。在检验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检验时间,缩短抽样时间与送检时间,尽快将样品送到检验地点,再按照标准流程正确操作,以此保障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时效性,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完成检验。

2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2.1实验室因素

实验室是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设备条件以及工作流程等均会对样品检验产生影响。因此,为确保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安全,要加强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时,也要保证实验室内的卫生环境以及仪器设备等符合检测要求,为食品检验创造更好的条件,保证食品检测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并提升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有助于检验人员更加深入地进行食品检验研究。

2.2样品因素

样品是进行一切实验室检测的基础,检测结果都依赖于样品质量。微生物检验以无菌操作方式进行,最终样品的检验结果代表着食品安全抽检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样品的采样、暂存与运送、检验分析及检测记录,从源头上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了使检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出食品的安全质量,相关人员在选取样本时,要确保其具有完整性、安全性和代表性;样品暂存与运送对环境要求较高,且运送有一定的时间要求或限制,运送人员应严格把控好样品的存储和运输环境。此外,检测机构应按照标准在最佳时间内完成检测,以获得样品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2.3人员因素

食品微生物检验人员也是影响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效果的因素之一。检验员应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从事检验有关的标准,并能对检验结果作出正确地判断、分析与评价,同时还应具有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质量管理意识和执行能力、实验室活动的安全管理意识及防护处置能力。

3食品安全抽检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加强实验室管理

在日常的实验室工作中应构建规范、明确的工作流程,以此提高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需要细化食品检验工作,保证食品检验的所有环节都有专门负责的工作人员。此外,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必须具有明确、具体等特性,保证其和食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特性相符合。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可把工作责任细化给个人,以此保证该体系能规范运行。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在实验室的功能分区中应有效分隔办公区与实验区,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确保实验区消毒工作。②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既要建全专人保管制度,也要做好仪器设备日常检查,确保仪器正常运转。③加强实验试剂和培养基质量控制。做好质量验收并确保试剂在有效期内,贮存环境应符合要求,开展检验时需选取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试剂和培养基。

3.2采样过程及样品流转过程控制

采样过程及样品流转过程控制目前,由于检验机构配备的采样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微生物采样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技术掌握不够,需要进行食品微生物采样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样品送至检验机构后,业务受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符合规定才能接收样品。此过程需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督,监督采样、传样的整个过程或某环节,保证产品的完整性和无菌采样。

微生物检验涉及的仪器设备需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使用,如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离心机等,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微生物检验室作为检验设施也需要进行检验,并需要定期进行沉降菌检验,满足检验的环境要求。此外,在此过程中,检验机构还要做好基本信息的记录工作,如实验室温湿度记录,样品流转单等,以便后续溯源。

3.3加强人员管理

①严格落实制度建设。检验机构应结合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的实际需要,完善微生物检验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规范化、体系化。②严格考察检验员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微生物检验技术,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极高,检验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履行好自身的职能。检验机构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的实际需要,加强检验员的专业技能考核,如常检微生物菌落的形态特征、生化特征、实验操作和计量法律法规等考核。③做好对应的培训工作,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检验标准、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等与检验相关的知识,做到知法懂法。

3.4营造良好的检测环境

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必须确保检测环境符合标准要求,以防检验结果存在交叉污染的问题。如食品样品检验应在洁净区域进行,且洁净区域应有明显标示,相关人员还需定期监测洁净区域的空气沉降菌和浮游菌。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工作应在二级或二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室内需定期监测工作台面和地面菌落总数并对日常开展的致病菌定期做质控。实验区内有关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均需按要求进行监控。开展实验前后,应使用紫外线灯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有效消毒监测,以保持实验室环境满足检验条件。当环境污染发生时,务必做好个人消毒防护并及时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3.5加强标准菌株的使用及管理

实验室有足够的阳性标准菌株和阴性标准菌株,相关人员日常应做好标准菌株的有效验收、确认、管理和转代。开展检验工作时应根据需要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做好检验过程的控制管理工作。所使用的标准菌株传代应不超过二代且严格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3.6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①自我控制。做好实验室内控,以评价分析质量的稳定性。如人员比对、留样复测、标准菌株回收率试验及标准菌株带标试验等。②外部控制。做好实验室外控,有效地校核以评价实验的检测和分析能力。如能力验证试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微生物抽样检验作为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必须通过进一步提升抽样与检验措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高当前食品抽样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及食品安全抽样微生物检验技术水平,从而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海容.我国基层食品抽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方法分析[J].食品界,2020(05):155-156.

[2]詹少丹.浅谈近年来基层食品监督抽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食品,2020(03):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