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探究
DOI: 10.12721/ccn.2024.157339, PDF, 下载: 104  浏览: 1019 
作者: 张花军
作者单位: 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056700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
摘要: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科目,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

部分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并未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活动,进而导致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通过课程内容与实际操作的结合,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研究精神

部分学生因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形成了错误的学习观念,导致其也存在缺乏研究探索精神等情况,使部分学生难以从深层次角度出发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难以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不利于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学生出现其他的物理学习问题。特别是在学习与实验相关的知识时,部分学生并没有正确地认识到物理实验学习的重要性,因而也难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学生会出现缺乏研究精神的情况,面对各种物理问题,学生会出现探索兴趣较低等问题,也难以主动进行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很难形成创新意识,也无法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没有研究精神的引导,学生也很难开展主动化的探索学习活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容易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出现思维固化问题,很难从多样化角度出发,也难以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部分高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会出现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问题,从而使其难以开展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如此一来,教师很难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发展需要,打造出更适合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掌握物理实验内容的学习方法。还有部分教师比较关注做题量,因而也难以设计适合学生的高效率教学活动,学生只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练习加强对物理实验内容的理解,既难以提升自身的物理核心素养,也难以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部分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学习物理只是为了取得高分,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积极性减退、学习敷衍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也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部分教师也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难以发现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进而使物理教学效率较低,很难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学生也无法较好地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难以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一)设定教学目标任务,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内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包括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等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学生需求和教材内容等综合考量,确定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目标.例如,深入理解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以达到核心素养目标,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假设教学单元是关于运动学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是实验探究小车匀速直线运动.学生通过设置不同速度和距离的小车实验,用计时器测量小车在直线运动中的时间和位移,进而确定小车的速度.通过这个任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任务二是解决交通事故模拟案例.学生以交通事故为背景,应用运动学知识解决模拟案例.例如,根据给定的速度和刹车距离,学生需要判断是否会发生碰撞,并给出相应的理由和解决方案.这个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任务三是设计滑雪场地坡道.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合适的滑雪场地的坡度,要求滑雪者能够达到期望的速度.通过这个任务,学生需要结合运动学原理,考虑滑雪者的质量和摩擦等因素,进行数学计算和综合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转变教学方式,树立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以及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提炼与升华,也是每名高中生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基于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将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与注意事项详细介绍给学生,并针对实验步骤进行提问,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假设,而后通过亲自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学科思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引,帮助他们完成操作,并对实验现象加以总结,同时结合所学内容作出科学的解释.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利用所学内容解释自然现象和实际问题,并能用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等阐述自然界的事物,达到树立物理观念的教育目的.

(三)制定合理评估策略,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在高中电学教学中,为了评估学生相关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估任务和标准,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电学知识、实验技能以及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方面的表现。例如,为了评估学生在电路图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任务:给出一个复杂的电路图,要求学生分析电路中的元件、连接方式和电流分布,并解答一系列相关问题.评估标准可以包括正确分析电路图的能力、准确计算电流电压的能力,以及清晰表达解决方法和结论的能力.

(四)注重实验过程,培养科学态度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就是为了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养成自主探究、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学会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利用辩证思维开展实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这就意味着,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各个环节,认真研读教材中提供的文字信息,结合实际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以科学细致、辩证理性的态度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以此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

(五)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部分教师会因不够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而导致物理教学评价不合理,因而教师要在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尝试优化自身的教学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展学习、探索活动。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认可,结合教师的评价内容,学生也能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式,逐步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领域及其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有关物理实验的素材,明确高中物理实验的育人价值,让学生理解物理实验学习的意义,并能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他们主动参与实验,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24):69-71.

[2]周鑫湘.核心素养下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融合[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24):45-47.

[3]秦基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33):87-89.

[4]周平.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