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教学应用策略
DOI: 10.12721/ccn.2023.157215, PDF, 下载: 349  浏览: 3925 
作者: 李丽英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大同小学,355500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提问;应用
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小学生接收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时会产生好奇,想要知晓问题的答案,这便是小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的体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应用提问这一教学引导方式时,要充分意识到让小学生解决问题并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和强化小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方式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的目的有很多,比如提问为导入、提问为过渡、提问为突出重难点知识、提问为总结和评价等。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其目的,而且都是经过教师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的,教师在精心准备教材、了解学生基础后如何设计各种问题,并且将这些问题融会贯通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采用提问方式时需要重点考虑并且完成好的一项核心任务。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什么样的形式或者口吻提出问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提问方式的应用效果。在调查和了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应用提问方式时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提问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有效的提问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但如果提问无效或者有效性比较低,那么学生的探索欲望便会受到很大影响,其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艺术的具体应用

(一)以提问来导入,启发学生情智

无论是信息技术课程还是其他基础课程,教师对导入环节的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导入环节是最早的一个阶段,其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一个精彩的导入环节就要是一个磁力超强的磁铁,只有磁力够强,小学生才会被吸引,才会愿意为其学习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导入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确保提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提问的助力作用发挥到更大化。

(二)循序提问,逐步深化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设计和策划需要提问的问题时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有顺序、有条理的提问逐步深化学习任务,进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通常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准备和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带有明显梯度性的,借助提问的方式逐级逐层深入,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出更多的教学内容,将这些内容紧密衔接在一起,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小学生做好知识的总结归纳。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提问艺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既然要提问,那么教师在提问之前一定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并且在提问过程中逐步向目的靠拢。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精心策划和准备课堂上要提的每一个问题,并且每一个问题在什么环节进行提问,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形式进行提问都要做出充分考量,要将每一个问题的提问目的都明确,做到了然于心。

对于所提问题的设计与设置,教师应根据课程、课堂目的和问题特征进行全面思考,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尽量采取梯度的问题形式,从而保证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思索与解答问题,同时通过问题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致,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此教学方式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有了明确的提问目标和目的,教师也可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自如应对,也可以提高教学的灵活度,可随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筛选出问题。

(二)提问要掌握好时机,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

在什么样的时间和机会提问,提的问题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对实际教学效果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需要充分关注这些要点,在合适的时机提问,并且要想办法迎合学生的兴趣点。关于精准掌握时机,即教师要掌握好提问时机,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从学生处获得的反馈情况寻找合适时机进行提问,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非常严峻的考验,教师需要灵活应用,及时提问。一般情况下,建议教师可在以下几种时机下及时提问,比如在讲授到重难点知识,学生产生疑问时提问;再如在讲授新旧知识衔接时提问或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时提问。

(三)在提问的同时要注重引导

提问并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即可,教师在提出具体问题后还需要负责学生思考方向和思路的引导,要负责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正确答案,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偏差而浪费思考的精力和时间。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扮演好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解答问题的积极性,要多鼓励、多肯定、多引导,在面对学生回答不具体全面或者回答错误的情况时,教师也要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肯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要给予学生思考成果充分的尊重,让学生不要因为回答问题有错误而产生逃避或者内疚心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切忌直接否认学生的答案,要意识到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提问引导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引导,多提示、多鼓励、多肯定,循循善诱。如果教学时间充足,教师不妨按照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进行演示,让学生发现这些方法行不通后再去寻找更多更新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对其找到的正确途径和方式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如何彰显提问的价值和作用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需求的变化调整提问方式的应用理念和策略,逐步提升提问方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静,龙芳.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特征与优化路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3):25-30.

[2]周加峰.四“度”空间——从提问策略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学导刊,2022(9):138-140.

[3]魏彦峰.激励性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1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