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指胃液逆流到口腔;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旦发生,会对病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1]。本病主要有3类: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巴特食管病。目前,内窥镜是评价胃食管反流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其局限性和制约因素较多。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已广泛用于胃肠道病变,已有文献报导,对可疑胃食管反流病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获得满意的结果[2]。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食管反流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2021年11月确诊的100名疑似胃食管反流病人,其中47名男性和53名女性;年龄在30~77岁之间,平均年龄52.37±6.58岁;伴有胃灼热、反酸86例,伴有嗳气、上腹部饱胀39例,伴有胸闷19例。本研究已获医院医疗伦理委员会认可。
入选条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反酸、嗳气、烧心、胸痛等;所有人都知道了试验的内容,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条件:内窥镜下的耐受力差;有心血管病。
1.2检验设备和方法
1.2.1检验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测仪(东芝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Aplio500),采用高频腹部凸阵探测器,在3.5-5.5 MHz范围内;电子胃镜[CV-170型,奥林巴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1.2.2预检验
检查前1天,病人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在体检当日,详细记录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名字;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等,取50 g胃充盈助显剂[东亚医药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3230260,规格50 g/袋],经100℃500~600 ml开水搅拌调制为糊状,冷却至常温(注:助显剂只有在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才用)。
1.2.3检验
全部病人接受了内窥镜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连续扫描。(1)内窥镜:在插管之前,先将基本的内窥镜操作原理和方法告知病人,尽量取得病人的谅解和合作;插管时,要求病人稍稍抬起头,将电子胃镜的前端向上弯曲,沿着咽后壁放置胃镜,然后依次穿过贲门;十二指肠球区等部位,在插管的时候,要注意胃腔的扩张,在观察十二指肠球区的组织和解剖结构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减少气体的注入,同时转动小旋钮,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太大的动作,如果感觉到有阻力,就让病人顺势将吞咽的动作放进去;术后复查胃镜,对胃大弯、前后壁、齿状线进行详细的观察。(2)多普勒彩超:病人在服用辅助显剂后,先将超声波探针置于剑突下方,通过长、短轴切对食管、腹腔、贲门进行动态观察,如果病人太胖或者有大量的腹腔积液,建议采用右侧卧位,以胃底为窗口,观察食管、腹腔、贲门的情况,并根据常规的检查顺序,逐个检查胃部的结构;随后采用瓦氏实验,动态观测胃肠道蠕动和助显剂的运动轨迹,并对食管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1.3评估指标
(1)以食管 pH值24小时监测为金标准,将多普勒和内窥镜检测的方法进行对比;反流阳性:1/2食管有反流物,反流2次以上;反流为阴性,20分钟后无倒流现象,或只有一次出现,并持续小于2秒。(2)用24小时食管 pH值作为金标准,将多普勒超声与内窥镜检测生理性返流和病理性返流的发生率进行对比:检测5分钟内的反流;持续反流的持续时间:5分钟内反流不超过2次,持续反流持续时间≤2秒为生理性反流;5分钟以上反流3次以上,持续3秒以上为病理性反流。
1.4数据分析
利用 SPSS22.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2.结果
2.1反流阳性、阴性的检出率
24h食管pH监测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95例反流阳性,5例反流阴性。其中内镜检查出来阴性2例(10.00%),阳性72例(75.8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来阴性4例(80.00%),阳性89例(93.70%)。两组对比,彩超检查对反流阳性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内镜检查(P<0.05)。
2.2生理性反流和病理性反流的检出率
24h食管pH监测得到的95例反流阳性患者中,生理性反流12例,病理性反流83例。内镜检出生理性3例(25.00%),病理性68例(81.90%),彩超检出生理性8例(66.70%),病理性80例(96.40%)。彩超检查对生理性反流、病理性反流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内镜检查(P<0.05)。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其自身的反流防御系统和反流器攻击能力的平衡失调,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很可能会对胃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胃镜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检查手段,但是由于内镜手术复杂,手术难度大,对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病人,会出现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的风险,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3]。
与内窥镜比较,多普勒超声可反复进行,不会造成损伤;本技术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易于被病人接受的优点,并且可以连续地进行扫描,提高了检查的工作效率。一般在使用助显剂后,助显剂依次通过食管裂孔、上腹段、贲门,最终进入胃腔,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到逆流的程度;另外,由于助显剂是膏状体,在胃部停留时间更长,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到胃液的倒流次数、持续时间等。本研究结果表明,彩超检测反流阳性和阴性、生理反流和病理性反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内窥镜,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总之,与内窥镜比较,彩超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较低的痛苦和较高的检出率,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疾病的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张罗颖,张燕.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 医疗装备,2022,35(02):13-15.
[2]张珂. 彩色多普勒胃肠超声造影在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22(02):127-129.
[3]刘晔. 探讨彩色多普勒胃肠超声造影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