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钙化 性心脏瓣 膜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进展缓慢,且心肌受累的范围大,与严重可引发患者的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等情况。往往患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其检出率较低,很多患者确诊后便已进入病情严重阶段,而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为此,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超声诊断在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中得以证实,具有无创、操作简单且准确率高等特点,所以这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的保障【1】。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近年期间,所收治的老年钙化 性心脏瓣 膜病患者、同期于住院治疗但非钙化 性心脏瓣 膜病患者,各有52例展开超声诊断的具体调查,临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将收治的52例老年钙化 性心脏瓣 膜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于住院治疗但非钙化 性心脏瓣 膜病患者,患者中男性有32例、女性有20例,年龄在65岁-85岁,平均(75.16±2.14)岁;同样有52例为对照组,分别有30例的男性患者、20例的女性患者,年龄在66岁-84岁,平均(75.24±2.16)岁。2组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且年龄≥60岁,患者及家属全部同意本次调查,已经自愿签订协议书;排除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肝肾器质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钙磷代谢紊乱及精神障碍等患者。经过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线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2组患者均行超声诊断,应用专门的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设置为2.0-4.0MHz,取患者平卧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其心前区,以主动脉根部后壁生成的回声反射,作为超声检查参照点,给予患者心脏彩超检查,并通过二维成像、M型成像、多普勒血流成像,根据心尖四腔心切面为基准,观察患者的心室、主动脉短轴与长轴,尤其是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肺动脉瓣的闭合与反流情况,了解患者的心脏血流运动、回声与形态【2】。
1.3观察指标
评定2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测量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调查数据,进行计量表示,对比检验为t,(%)进行计数表示,对比检验为X2,以p<0.05为差异判定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对比2组患者的心脏功能
2组患者的心脏功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下。
2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比较
3. 讨论
由于老年钙化 性心脏瓣 膜病,属于一种退行性的心脏瓣膜疾病,主要因主动脉狭窄所致,当机体心脏瓣膜纤维组织,受到钙盐长期的影响,便会干扰心脏瓣膜的形态及心脏功能,往往多发于老年群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为此,这便需要及早的诊断,以便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但是往往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显著,单凭症状无法进行疾病的确诊,加之进展到晚期也仅仅表现为心绞痛、心衰等不典型的症状,导致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超声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是一种行之有效、准确度高的诊断方式,所以将其用于老年钙化 性心脏瓣 膜病的诊断,更利于反映出患者的疾病症状,探查其瓣膜厚度、钙化等情况,同时还能观察到瓣膜周围钙化情况,精准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通常情况下,患者的LVESD、LVEDD指标要高于非患有钙化 性心脏瓣 膜病人群,且LVEF相对较低【3】。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近年期间,将收治的52例老年钙化 性心脏瓣 膜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于住院治疗但非钙化 性心脏瓣 膜病患者,同样有52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行超声检查展开具体调查,进一步证明超声诊断的效果。从上述数据报告中显示:2组患者的心脏功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LVESD、LVEDD与LVEF指标差异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因心脏瓣膜的典型症状,便是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对心脏供血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患者的超声检查,评价其心脏功能指标,可根据心脏指标的改变,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由此可见,对于老年钙化 性心脏瓣 膜病的诊断,临床应用超声诊断的效果最佳,可有效鉴别患者的心脏功能及瓣膜钙化情况,以便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中积极的推广,且具有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陶莹莹.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2022,28(02):184-186.
[2]任莉. 超声诊断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5):185-186.
[3]邵宁宁.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 心理月刊,2020,15(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