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筑作为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极具科技感和美感,但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上,更应注重其质量。我国建筑行业经过多年发展,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工程设计研究的重点内容,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木工程建筑的发展方向。
1土木工程建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考虑环境因素
通常来说,为保证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会在建筑结构设计前对现场以及周边施工条件进行全方位勘察,包括水文环境、地质条件等,再对勘察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结合各环境因素着手于结构的设计工作。但事实上,大部分结构设计人员没有认识到环境因素勘察、考量工作开展必要性与重要性,未系统化地分析施工现场地质湿度与酸碱度,导致最终给出的结构设计方案缺乏可行性,与实际施工条件不相符,以致于结构施工过程中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甚至会出现结构施工方案重新设计的现象,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1.2结构墙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期间,会涉及到大面积墙体的施工,而墙体又是保证建筑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对此,需重视起结构墙的设计工作。但对当前多数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墙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最终效果进行分析,发现仍有一些工程的结构墙设计缺乏合理性,设计人员未对混凝土等级进行科学划分,同时,也忽视墙体厚度规划工作的执行,从而影响结构墙施工成效。
1.3地基结构稳定性差
地基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是需重点考虑的设计内容。现阶段,一些施工单位在设计地基结构时,忽视对地基周围土壤结构的勘测,若施工区域的土壤较为松软,则无法保证地基整体缺乏稳定性,不能为建筑提供可靠支撑力,极易在施工期间与使用后因不能有效承载建筑作用力而发生沉降,致使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处理土木工程建筑结构问题的有效措施
2.1合理调整建筑结构安全标准
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规模呈显著扩大趋势,但针对这一变化,建设行业仍遵循以往所制定的建筑结构安全标准,影响工程整体安全性的同时,无法保证所设计结构满足工程基本要求。对此,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前土木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现状,着手于安全标准的全面完善与与细化,并要求施工单位开展结构设计与施工作业前,根据现场实况以及项目在结构方面的需求科学设置安全标准,做到标准的全面完善,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工作,确保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此外,结构设计人员需借鉴、学习国内、外结构设计经验,注重现场情况的考察,再对标准及设计方案加以优化,推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有序、顺利进行,并在安全标准的约束下全面提高建筑结构整体质量,增加建筑使用年限。与此同时,还需注重先进设计技术的应用,在技术、安全标准的共同支撑下,促进土木工程建设良性发展。
2.2充分考量建筑结构施工环境
设计建筑结构时,要求设计人员注重现场环境勘测工作的开展,杜绝沿用固化思路执行结构设计工作的现象发生,根据勘测得到的结果加以综合性分析后,才能执行相应的设计工作。具体流程如下:首先,组建专业勘察团队深入现场,对待施工区域进行考察,在此期间,需做好考察数据的详细记录。侧重对建筑周边整体环境以及地下各类管线铺设情况的检查,尽可能做到对现场施工条件与环境的详细掌握。其次,对施工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湿度等施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详细的分析报告后移交给设计部门,加强设计人员、勘察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为保证结构设计方案合理性,设计人员也应与勘察部门一起参与到现场考察工作中,并在建筑图纸上做好重要结构部位的标示,为结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最后,需对建设成本加以综合考量,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始终遵循经济性建设原则,再结合勘察结果以及项目需求,开展建筑结构的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科学性、经济性,为土木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可行结构设计方案参考,以此强化建筑结构安全性能。
2.3科学落实地基结构设计工作
一般来说,若建筑基础下方地基缺乏均匀性,整体为软土结构,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便无法满足上层结构对基础地基在承载性能方面的需求。对此,应采取换土垫层法执行地基结构的处理工作:先对软土层进行开挖,再向开挖区域中回填土方,如碎石、灰土、砂土等,紧接着做压实处理,以此增强地基结构整体稳固性。但需注意的是,为获得预期地基结构处理效果,设计人员应在开展工作前深入了解施工环境,检测水文条件以及地质结构,尽可能避开地基中的软土层。但在考察过程中,如果发现地质分布均匀,则需在布设探测点时,将各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m左右,实现对现场整体地基结构的实时监控。若地基结构表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应适当增加勘测密度,同时还需对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避免自然环境对地基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效率的影响。
2.4重视建筑结构安全性设计
为从真正意义上强化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为其他环节施工的开展创设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就需建立起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彼此间的联系,做好结构设计图纸的交底工作,并在细致讲解下,帮助施工人员认识到土木工程结构施工的意义,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开展施工,规避失误操作,促使建筑结构施工质量与效率得以提升。
2.5注重建筑结构的维修与养护
建筑结构施工结束后,需对整体结构进行定期保养,确保结构整体性能的充分发挥,延长建筑使用年限,还能对结构稳定性加以实时了解,针对结构裂缝进行及时处理,以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增强结构养护、维修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需保证养护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并熟练掌握各类专业养护手段的具体操作。可通过权威专家讲座、参加行业交流会等方式,帮助结构养护人员了解前沿先进养护技术,再搭配教育培训活动、实践操作活动,使养护人员明确不同结构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维修方法,鼓励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在先进性人才以及高质量养护技术的支撑下,增强建筑结构整体安全性、耐久性,助力我国土木工程有序建设与良性发展。
结束语
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土木工程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生活与生产,而工程结构是保障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对此,需对结构设计与施工加以重视。要求工作人员明确建筑结构设计时需遵循的高效性、合理性、完整性基本原则,深入探讨建筑结构中存在的各类质量性问题,并制定可行、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以处理,以此增强建筑结构稳固性、安全性,助力土木工程建设工作高效、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越.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全面腐蚀控制,2021,35(09):117-119.
[2]舒清波.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65.
[3]文天.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