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经验
DOI: 10.12721/ccn.2022.157111, PDF, 下载: 183  浏览: 1924 
作者: ​张峥
作者单位: 中共自贡市委党校,四川自贡,643000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经验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党内法规始终与党的建设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而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内法规的萌芽和形成阶段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内忧外患、民族危亡的动荡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高度重视发挥党内法规的作用,党内法规的根基就在于党的章程。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了具有党章性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最终目标、组织政策和发展党员事宜,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党内法规。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章。1923年党的三大对党章进行了第一次修改,首次规定了党员候补期。1925年党的四大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1927年党的五大因大革命的严峻形势没来得及讨论修改党章。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支部,无条件地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召开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对红四军和党的军队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1938年,在延安召开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党内法规”概念。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主要根据党面临的革命形势和主要任务的变化而开展制定,特别重视党内根本法党章的制定和修改,确立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建立了党的组织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工作制度和党的纪律,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革命品格,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内法规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党内法规的探索和曲折阶段

首先,探索阶段包括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适应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转变,进而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新进展是以党的八大制定的党章为标志。在八大党章的基础上,党内法规建设围绕着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等方面有序展开。其次,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挫折阶段。而党的九大、十大党章是在文化大革命错误思想下制定的,邓小平指出:“九大、十大搞的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党员有些什么权利和义务,究竟怎么样才算个共产党员,不合条件怎么办,都没有规定好,需要修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也遭受了严重挫折。最后,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才得以逐步恢复。1977年党的十一大通过的党章,纠正了九大、十大党章的一些错误,但有存在较多缺陷,反应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处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纵观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情况,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经历了较多曲折,这些实践经验及教训为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党内法规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从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一开始,邓小平就提出要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制度建设,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为恢复和发展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中央采取了修改完善党章、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恢复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法规、恢复和发展党内监督制度等一系列措施。1982年,党的十二大修改通过了新的党章,十二大党章深刻总结了党的执政经验和教训,是一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原则、中国共产党党情和时代特点的党章。1987年,党的十三大修改了十二大党章,规定党委讨论重大问题必须进行表决,发扬了党内民主,但取消了十二大党章中关于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经济组织和文化组织领导机关中设立党组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的领导。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党内法规建设走上制度化、系统化轨道。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00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党章修正案,增加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的论述。纵观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情况,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时期,制定了一大批基础的主干党内法规,为加快形成党内法规体系奠定了基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内法规的创新和完善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和依法执政,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2年,党的十八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对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提出了新要求。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2015年,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门以一次中央全会的形式审议党内法规,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并对此后五年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确定了党内法规体系以“1+4”为基本框架,即在党章统领下划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四大板块。总体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持依规治党,坚持依法执政,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把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