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机械零件的精确度、功能性、使用指标等这些内容有很大的要求,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引进检测技术,因此,对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相关检测人员对机械零件设计图纸、数模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与分析,清楚认知到图纸对机械零件尺寸、形位公差、粗糙程度等这些要求对于零件的加以及使用的影响,在对机械零件进行质量检测时需要按照设计的实际需求开展质检工作,保障机械设备的基本性能与工作质量。相关检测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合理选取机械零件的检测方式与工具,对机械零件开始高质量高效的质检工作,有效提高机械零件质量检测工作效率与质量。
1.机械零件加工时所存在的问题
1.1加工人员缺乏专业能力,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的精密度
机械零件加工人员在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机械零件加工人员缺乏加工专业能力,也无法熟练掌握机械设备,这会直接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的精确度。一般情况下,机械零件需要在机械设备上进行装配,这样装配出来的机械零件符合相关标准,能让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因此,相关加工人员在实际开展机械零件加工时,需要严格保障机械零件的精度,在机械零件可以装配给相应机械设施基础上,不断提高机械零件的质量。但是,部分技术人员在实际开展机械零件加工时,会存在制造出的机械零件与设计图纸相差较大,机械零件精度较低,没有达到相关标准范围之内,这种机械零件又被叫做伪劣不合格的机械零件,不能装配道相应的机械设备上,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功能[1]。还有部分技术人员年龄较大,基本依靠自身的经验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缺乏学习新加工技术的能力,这就导致机械零件加工不合格。
1.2没有定时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检查,使机械零件加工达不到相关要求
加工人员在实际开展机械零件加工时,机械零件的加工变形是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机械零件受到外力的挤压,整个机械零件的结构发生较大的改变,那么会让机械零件达不到图纸要求,与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难以装配上机械设备。最主要的就是加工人员没有定时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检查,会让机械零件受力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没有根据机械加工设备损耗的情况定时对这些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这就导致长时间运转之后,设备系统会出现一定的加工偏差,进而对机械零件加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开展机械零件加工时,基本就是通过动力去带动整个机械设备的运转,进而完成机械零件加工,若整个机械设备出现外力不稳定这种情况,直接影响整个机械零件的加工,会让机械零件基础结构受到压力的影响,部分机械零件形状发生细微的变形,但是由于很小的机械加工变形就在直接影响了零件的设计和使用要求,这就难以符合相关要求,难以进行实际使用[2]。
1.3机械零件加工系统受热存在一定的误差
加工人员在实际开展机械零件加工时,加工设备主轴或者刀具受热出现一定的偏差,会影响整个机械零件的质量,加工设备受热出现误差主要就是在机床变形或者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在进行机械零件加工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加工设备在对机械零件进行切割、摩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能,加工环境温度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改变,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机械零件加工,容易让机械零件产生一定的变形,对机械零件的精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机械零件加工误差[3]。机械零件都是由加工人员进行加工出来的,但是加工结束后需要对零件进行自我检测。但是,部分加工人员缺乏自检的意识或者能力,容易导致不合格品流向后续工序,影响后续的加工,影响加工效率和进度。
2.机械零件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2.1检测方式缺乏多样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机械零件种类丰富多样,对机械零件的精度、尺寸、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可以看出部分机械零件检测机构工具无法检测新型机械零件。特别是部分机械零件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征,相关检测人员在实际开展检测工作时,并没有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难以保障质量检测结果。同时,还有部分检测人员高度重视对机械零件参数与精准度的检测,对机械零件的可行性与性能检测缺乏高度重视,让较多机械零件使用时缺乏可靠的安全性,直接影响机械零件质量检测的结果。
2.2检验方式过于老化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逐渐提高,那么对机械质量检测工作也就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检测人员在实际开展机械零件质量检测工作时,还在使用传统的检验方式,这种检验方式耗费较多的人工,并且检测结果不够准确,还有部分检验方式与检验设备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同时缺乏对新型检测方式、量具和设备的学习,所掌握的检测量具和方法不能适用现如今的机械加工,导致零件得不到完全检测,影响装配后设备的安全性。
2.3对机械零件质量检测缺乏监督工作
在机械零件开始投入使用过程中,还有部分机构还在使用传统工作模式,没有对机械零件质量检测工作进行监督,让机械零件在投入使用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对机械零件质量检测产生较大的影响[4]。相关机械零件生产机构没有对生产零件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导致部分生产出的机械零件质量不合格,会提高机械零件生产成本。主要原因就是部分机械零件生产机构对这些零件加工与质量检测时缺乏监督工作,只是单纯的为了零件的生产进度,使得零件检测工作成了一种形式,无法发挥机械零件质量检测工作的价值与作用。
3.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测技术
3.1确定好检测方式
检测人员在实际开展机械零件检测时,涉及的检测方式丰富多样,比较普遍的检测方式为直接检测、间接检测、接触法、非接触法等这些检测方式,需要根据机械零件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检测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测工作。检测人员可以使用不同方式进行检测,对比之后选取比较容易操作准确的检测方式。第一,需要相关检测人员对机械零件设计图纸的内容与要求深度了解,对机械零件实际质量进行检测,与设计要求进行相比较[5]。第二,需要相关加工单位设置专门的检查小组,对机械零件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检测,观察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规范的行为,比如对零件的防护之类的,防止零件相互之间的磕碰伤,进而影响零件的尺寸和表面质量。第三,相关检测人员需要选取合理科学的检测工具,对机械零件精度进行检测,对于机械零件精度要求较高的位置需要采用相适用精度的量具或者设备进行检测,并且实时记录这些检测数据,避免出现漏检这一情况。第四,检测人员需要充分观察机械零件图纸或者数模,对零件形状、尺寸、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有具体了解,方便后续开展零件质量检测工作。
3.2确定好检测工具
在对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测时,需要选取合理科学的检测量具,在选取检测量具时需要根据机械零件检测的实际情况,这样方便检测工具选取更加合理。检测人员要选择检测范围合适的量具进行检测,比如:精度要求较低,长度10mm的零件应选择0-150mm范围的卡尺,而不能选用0-25mm范围的外径千分尺,这样会降低检测效率。要求相关机械零件尺寸在高度尺范围之内并且精度相适应,才能使用检测工具对机械零件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人员在实际开展质量检验时,由于对机械零件测量的环境与位置存在不固定性,因此在选取测量工具时,要将机械零件环境考虑其中,有针对性对机械零件进行测量。相关检测人员还需要充分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图纸与需求,在不损坏机械零件的基础上,确定好相应的检测工具,最大限度内发挥检测工具的作用与价值。
3.3对工艺文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相关部门在实际开展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为提高自身生产质量和降低自身生产成本,通过制定相应的工艺文件,对机械零件加工过程更好监督。其中工艺文件含有较多的内容,如机械零件加工的路径、机械零件加工的工艺方法等这些内容。因此,相关检测人员在对机械零件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工艺文件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对机械零件加工尺寸、允许出现误差范围进行深度了解,还需要合理科学选择基准,这样可以保障机械零件加工质量在要求范围之内,全面提高机械零件质量[6]。例如,相关检测人员在对叉耳类、支架类等这些位置机械零件进行检测时,尽量选取加工面较大的那面作为测量基准;对类似于轴套类机械零件进行检测时,主要对零件的圆度、直线度、同轴度等这些内容进行检测,选取中心作为检测的基准,提高加工机械零件质量检测工作的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工人员必须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需要高度重视零件加工完成后的自我检测工作。检测人员在实际开展机械零件检测时,需要高度重视机械零件质量检测工作,需要充分掌握相应的质量检测技术与方式,选取合适的检测方式与检测工具,并且不断学习新的检测技术和设备,让机械零件质量检测结果得到良好的保障,保证机械零件质量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所以,检测是保证质量的一种“手段”,“健康”的机械加工设备,良好的加工环境,才是生产优质零件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博,田斐,柴回归.薄壁镂空零件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22,42(12):193-197.
[2]吕德兴.机械加工技术对金属零件光整度和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11):114-116.
[3]周敏.多轴数控技术加工精密复杂曲面零件的分析[J].电子技术,2022,51(09):276-277.
[4]江连丁.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在机械零件加工中的应用[J].今日制造与升级,2022(09):112-113+116.
[5]孙国雁,崔洋,赵军等.高强度承力梁零件加工技术研究[J].工具技术,2022,56(06):78-82.
[6]刘丽娜,田晓光,李晓娟.机械螺纹类零件的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0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