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身份ID探究案例——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主题研究活动
摘要: 富鹏小学是一所绿化面积大、植物种类繁多的广州市绿色学校,我校以五年级学生为学习主体,开发“植物身份ID”的主题研究活动,融合STEM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主题研究活动中完成“植物身份ID”为主题的研究课程,组织学生亲历搜索植物、制作植物分布图、调查研究植物信息、探究编制植物身份ID号码、探究生成植物身份二维码、探究植物身份ID标签logo制作的6个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践行STEM教育理念。

一、研究背景

STEM教育被引入中国的基础教育之中,通过把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和艺术等领域内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整合到一起,使原本零碎的不同学科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统一的整体,这样就消除了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知识割裂、不利于学生综合使用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是一种跨学科的的学习方法。STEM教育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了一个新的植物梁,提供更全面认识和学习的机会。

我校在“达人立校,笃行致远”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兴趣点,以学校的“植物种类繁多、绿化面积大”的特点,开发了“植物身份ID”的主题研究活动,即围绕着这一模糊性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结成研究小组,在多位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用长周期的时间以“植物身份ID”为载体,去解决问题、完成研究,并用适当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植物身份ID”的主题研究,利用设计思维导图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自主提出研究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于“植物身份ID”的主题研究,经历调查、实验、设计制作、艺术创作等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和求证的能力。

3.借助对“植物身份ID”的主题研究,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和评价形式理解主题研究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多元性,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研究思维能力。

三、活动方案

1.png

四、活动过程

(一)基于主题研究的准备

1.依据兴趣,提出话题。

STE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的融合教育,是一种贯通学科知识、联系真实世界、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严谨和系统化学习经验的学习方式教育。“研究性学习能力”是融合教育最好的体现形式之一,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理念原则,学校在五年级召开了一次全级讨论会,就“开展STEM主题研究”为讨论话题,让学生自主展开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将“主题”确定应遵循的原则与学生进行明确,要求“主题活动”既要学生感兴趣,又要生活实际相融合。研究中不仅要多角度,思维还要有深度;既要有动手、动脑的相结合,更要有动笔写画抒情相整合。在讨论阶段结束后,教师收集到6个班的讨论主题主要有如下:

(1)在学校经常会出现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没关好、洗手时水龙头开的很大等),我们想调查以月为时间单位,探究学校会浪费水的数量,并以这些数据呈现给全校同学,从而倡导同学们节约用水。

(2)我们想研究节约用纸的活动主题,主要是在垃圾桶经常发现没有用完的纸张,这是一种浪费,我们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节约用纸的方法和倡议。

(3)我们学校有很多植物,而且种类也很多,但是同学们基本对这些植物是不认识的,我们想为学校的植物做一个身份证。

……

2.研究小组讨论,确定“植物身份ID”的主题。

STEAM强调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进行灵活的迁移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因此在主题研究设计中我们应体现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等。在研究小组集会中,全体师生共同探讨确定主题的原则:去年学校开少代会前收集到学生的提案,有许多学生提出学校的植物没有标签,不认识,希望学校把所有的植物都贴上标签……经过师生共同筛选,最终确定“植物身份ID”为研究小组研究的主题。

3.教师分工,制定计划。

在主题确定之后,所有老师围绕研究主题共同备课,确定了研究方案;根据老师们所教学科,以及老师的特长,确定了辅导老师的分工及人员搭配;并且根据一学期的课时安排,初步制定了每次课的时间,主要内容,学生准备等。

(二)基于问题的实践活动

1.植物调查:学校有多少种植物?

善于发现问题,会提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具有科学思维的表现,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也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探究。老师们给每个学生下发学校植物调查表,搜索校园植物,运用科学知识去探究观察植物,对不知名的植物,通过课外查找资料,网络或者咨询一些专业人士来查明身份,并且用记录表记录下来。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制出学校植物汇总表。

2.png

2.制作植物ID分布图:每种植物分布在校园的哪里?

STEM教育活动,就是要让学生融合学科知识以及技能的交互使用,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效率。在收集了校园的植物种类之后,这些植物信息都是比较凌乱的,而且分布的区域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位。所以在这个阶段,学生提出了要对所收集的所有植物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数学的比例尺、估算、方位,植物种类辨析知识等,把校园的植物位置、名称等信息做成分布图。

3.png

3.调查研究植物信息:如何丰富植物信息?

随着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知道校园植物的分布定位和名称的获得。有些研究小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小组能不能进一步丰富校园植物的信息?”这样就能够让所有的同学不仅知道每一种植物的名称,还能根据这些植物的名称,说出该种植物的特性,例如植物的别名、产地、作用、科、属等属性。

有了这样的想法,学生通过访谈科学老师,到网上寻找植物,有些研究小组还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在手机里下载了APP“形色”,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获得各种各样植物的属性信息。

4.探究编制植物身份ID号码:如何识别同一类植物?

在科学、数学老师的引导下,各研究小组对所收集到的植物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发现同属一类植物的有很多棵,例如大王椰子学校就由8棵,分布在校园不同的地方,而且大小、树形各不相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们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如何识别同一类植物?经过协商、研究,最终有同学提出可以把校园的植物和人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能不能给校园的每一棵植物都进行身份编码?如果可以进行身份编码,那编码的要素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编码的要素要有植物科、属;有的认为要有小组的名称;有的认为要有班级信息……。大家在七嘴八舌的讨论着,研究的氛围异常热烈。

最后,在数学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所有同学制定出了富鹏小学植物身份ID号码编码要素,有如下:

4.png

5.探究生成植物身份ID二维码:如何让植物身份证容纳更多的信息?

一张植物身份证的制作要考虑其外形、美观、容纳的内容等,然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随着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挖掘到的植物信息非常的丰富,也彰显了STEM教育理念研究性主题活动的个性化特点,例如有些研究小组的植物身份证里面就有植物简介、植物信息;有些研究小组把研究的植物画成了卡通画;有些小组要把研究的植物图片、研究过程的视频等放到身份证里等等。

学生不禁提出了疑问:如何让植物身份证能容纳更多的信息?如何解决这个研究阶段的问题,学生提出是否可以好像我国身份证哪样,做一个芯片放在植物身份证?但这个解决方案很快就否决了,因为学生马上到网上查找了电子芯片的制作方法,所涉及到的技术和制作工具等太复杂和高端,只能另辟途径了。又有学生提出了能否使用二维码?经过资料查阅和走访信息技术老师,学生发现可以用网上APP生成二维码,用二维码能把研究小组研究的植物信息放进去,只要老师和同学们用手机扫码,就可以从手机端阅读植物的信息。

制作二维码的方法:

5.png

第一步:

准备好植物身份ID所有材料提醒建立一个文档方便上传,资料例如:植物简介,研究图片、卡通、LOGO,视频。小故事等等。

第二步:

利用https://cli.im/   草科二维码制作,注意免费容量是50mb,里面视频只能提供五个人,超过就要付费了。

第三步:

登录https://cli.im/在编辑栏写好要制作标题还可以配颜色,音乐。点击内容编辑进入编辑,Word文档最好复制黏贴如植物简介,小故事等上传文档只看见文档界面,图片卡通视频可以点击编辑栏进行上传。

第四步:

完成3后点击生成二维码,可以对二维码进行美化,如自己喜欢的图案,插入自己头像,当然是我们学校的LOGO。

第五步:

用自己微信号扫描制作好的二维码,首次扫描需要注册大概一分钟完成注册,再点击下载就制作完植物身份ID二维码。

6.探究植物身份定位ID标签logo制作:如何制作个性化的logo?

植物身份证的成品内涵基本定型,剩下的制作环节是对植物身份证的外形设计。虽然每个研究小组研究的方向一致,但由于研究使用的技术、途径、思维方法等均有差异,导致成品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基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研究小组的讨论、交流,设计自己喜欢的logo。例如有的学生说可以在身份证里加入学校校徽作为logo,也可以用研究的每种植物树形、叶脉、花朵、果实等制作成身份证的logo。

6.png

制作成身份证的logo的方法:

第一步:

7.png


第二步:

8.png

第三步:

9.png

(五)展示阶段——成果展

学生们经过主题研究课的学习,完成了自主的研究,制作出了独具创意的A植物简介、B植物信息C、植物卡通画、D研究植物图片、E研究植物微视频、F我和植物的小故事、G每种植物logo、H植物身份ID标签。

10.png

在展评中,学生和老师可以为自己欣赏的作品投票,而投票的依据可以是来自科学性、创新性、艺术性、实用性、节约材料、环保等多方面的考量,评价的结果也不是简单的等级,可以赋予每一个作品最恰当的个性化称号评价。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体现了整体育人的想法,尝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尺子”,正如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力求了解如何适时的应用技术,并能够针对任务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五、启示:STEM教育主题研究活动学习

(一)整合课程,综合学习

STEM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简称,它由STEM教育战略衍生而来,后来加入了艺术(Arts),演变成STEAM,成为包容性更强的跨学科综合教育。

“植物身份ID”的主题研究活动,不仅用到了数学知识,还用到了技术、工程、科学、艺术领域的知识。由学生自主性选题,并完成了整个“植物身份ID”任务解决过程,就相当于完成了一项工程;在这项工程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用到了比例知识画出校园植物的分布图、运用“数字编码”知识给每一棵植物制定身份证等,这些都是运用到了数学知识;通过前期对校园植物的调查及数据收集,通过植物的特性及特征分析,把植物进行分类,用到了科学知识;把植物的身份ID、特性、故事等信息用电脑技术制作成二维码,通过扫码可以了解每一种植物内含信息,用到了技术方面知识;把植物的信息制作成一张植物身份证的过程,设计出科学、严谨、美观的身份证,在设计过程中用到了美术知识。

(二)整合资源,交互学习

基于STEM教育主题学习活动是学生从连接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综合调用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通过不断合作、发现、搜寻、尝试、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整个主题项目学习。

“植物身份ID”是一个融合了学习动机、学习情境、学科知识、团队协作于一体的多维度交互的学习活动,学生在以制作植物身份证这一终极目标时,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例如如何组合团队?如何收集并分类植物?如何制作二维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与同伴交互,分小组讨论交流,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了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和对学科知识、技能等的掌握。与科学老师交互,学生了解了植物的特性、特征以及分类方法;与数学老师交互,了解了数字编码的方法;与信息技术老师交互,二维码制作方法的学习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视野,让植物身份证透过信息技术承载了更多的植物信息。

STEM主题研究活动的创建具有挑战性、生活性,而生活的全部就是解决问题,通过“植物身份ID”的主题研究活动学习,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真实问题,培养了研究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谢作如:“虽然很困难,但我们都在努力”——“第一届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的共识[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      

[2]黄芳. 浅谈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