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培养国际化新型人才。近几年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拓宽学生发展空间,中外合作办学趋势如火如荼。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存在学年短、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在外语课程教学特别是小语种教学方面,如不能进行合理设置将很难达到合作办学的预期效果。
一、小语种外语分层教学是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多元化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采用“2+2”、“3+2”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国内专科培养二到三年,然后出国学习两年取得国外合作院校的本科学历。但并不是所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都有出国意向,学生当初选择该项目的原因复杂多样,总体上分为两类:出国留学和国内发展。意向出国的学生在国内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必须全力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水平,以保证满足留学等级考试和国外语言交流的需要;意向国内发展的学生对待外语的态度,只要满足正常专业课程学习需要即可,无需深化。
二、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小语种外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同质化人才培养计划,缺乏外语课程教学的合理设置
国内不少合作办学项目依托本院校某个专业进行开展,合作院系负责学生的常规管理和教学实施,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基本照搬本专业的非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仅相对增加一定外语课时量,其他的专业目标任务要求达到和非合作专业学生一致。一方面这种办学模式不仅没有突出合作办学的特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总体课时量,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学习效率,逐渐令学生产生其就是一个该专业学生的错觉,淡化了出国留学的意识。另一方面在进入大学之前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外语语种为英语,小语种的零基础及外语课时的不达标设置让学生在二到三年时间内达到一定等级,进行正常语言交流确实存在很大难度,直接降低了学生的留学率,制约着合作办学项目的深化和扩大。也有一些院校盲目增大外语科目和课时量,加大外语的教学强度,消减专业课程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升较快,但是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受到了很大限制,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对于无意向留学的学生反而非常不利。
(二)双语教学模式下,外语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资源不够优化
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语师资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本土教师、海归教师和外籍教师。因本土教师和海归教师的外语表达能力上肯定要弱于外籍教师,但是作为小语种教学来说,初级阶段的外语学习对本土教师的教学依赖性更强。不同的国外合作院校对合作办学的态度不同,派遣的外籍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外籍教师单纯进行外语教学,据调查在高职院校同时兼顾专业和外语双语教学的外籍教师可谓凤毛麟角,这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办学层次而言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三、探索开展小语种外语分层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依据,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动态客观的学生分层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知学生的真正发展诉求,这是有效实现外语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动态的分层基于小语种本身的特殊性,入学初学生的语言基础基本为零,根据学习的深入逐渐会拉开差距,因此大一阶段特别是大一的第一学期不建议分层,应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检测成绩和学生留学意向进行动态分层,外语课实行分班制教学,但并不是分层后固定不变,要根据学生在后期的学习情况和意向转变再进行动态的微调整,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二)教学内容要根植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科学分层
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选用适合的教材。对于意向留学的学生在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和口语表达、听力强化方面选用针对性强、知识面广的教材及拓展资料,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外语综合水平;对于无意向留学或学习进展较慢的学生尽量选用基础类语言教材和扩展该国文化风俗等学习资料,培养学生对该语言和该国度的兴趣,培养留学意识。
(三)教学方法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
结合分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实事求是,在外语的听、说、读、写教学上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就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留学班强化语言训练,以达标考级和熟练交流要求;专业技能班相对弱化外语教学强度,强化国内专业技能提升。
(四)对课时和考评办法合理分层
分层外语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在课时分配和考评上也应该区别体现,课时和考评是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如果设置不合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根据本院校综合测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合理增加或消减两个层次班的外语课时量,加大或降低考评难度,真正做到合理分层,有效分层。
(五)优化师资力量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分层后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水平和老师的教学能力,合理安排本专业外籍教师和本土教师进行针对性分层教学。中高级水平阶段在课时上尽量向外籍教师倾斜,加快学生的外语提升速度。合理配置师资资源,是做好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结语
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实现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小语种的分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客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复合型人才正日益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它不仅需要我们的大学生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各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各种能力的具备,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通过对于小语种外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可以为我们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中更加细化了解本项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分析目前小语种外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意向留学和无意向留学学生制定出合理的外语分层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内容方面分层细化,培养方案更具有针对性。既能提高意向留学学生的外语试通过率,又能给予无意向留学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对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人性化,体现专业特色,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刘翠兰.采用英语分级教学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托福成绩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01).
[2]陈圆圆.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交际,2018(2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