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路径
摘要: 信息技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使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另外,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鉴于此,本文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

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变得愈发多样。教师可以勇于进行各类新的尝试,以此探寻出更高效、趣味的数学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自身多元能力。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1、促进学生发展

与传统教学思路和方式相比,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其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知识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奥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来加快教学改革,借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

2、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强化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引导,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出更直观具体的课堂内容,例如可以结合课堂重难点来制作动画教学视频,其一方面有助于拉近小学生与抽象性知识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简化知识点并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这些对于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而言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3、训练学生思维

在当前教学理念下,老师对学生思维的培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可以通过培养学科思维来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学科奥秘,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课堂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强化学生思维训练,通过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间和时间来有效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4、实现知识拓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丰富课堂内容,老师可以借助这一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其一方面有助于使学生更直观地认知数学学科并提高探究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拉近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由此来最大限度提高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1、过度依赖电子课件

信息技术虽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但当前部分老师在应用这一技术开展课堂活动时存在盲目依赖行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在具体应用方面,部分老师盲目按照电子课件来开展课堂活动,这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性和灵活性,久而久之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应用效果。

2、网络查询耗时长

部分老师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而鼓励学生自主查阅并整理相关资料,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路径

1、丰富教学资源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难的课程,知识体系庞大,且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学生学起来很困难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尤其是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学生通常会放弃,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在之前的“教师教,学生学”模式下,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一定程度上会忽略自己对定义的理解是否透彻。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会因此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还可以带来直观性,将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放大分析,将其要点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要点,突破自己阶段性的困惑,从而从心理上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下次遇到困难便可迎难而上。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程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对钟表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找到钟表的照片,让学生更能清楚地了解钟表的行走过程,以便学生更深刻地学习到钟表知识。通过让学生了解钟表的行走过程,让学生内化知识,提升学习的兴趣,再对家里的钟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

2、制作趣味微课

在小学数学课内外实践中,学生的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施加给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时难以热情高昂地完成任务。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单位制作趣味性的微课,以此在课前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以“时、分、秒”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知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并且培养学生收集时间信息、建立正确时间的观念。在制作课前微课时,教师可以基于三年级学生喜好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制作由于不会分辨时间而犯错误的微课。首先,教师要在网络上搜集学生喜爱的动画角色形象,如熊大、熊二、光头强。然后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故事情景,比如熊大、熊二打算和光头强一起去种树,并且约好了时间,但是由于熊二看不懂时间,结果两人失约了。光头强只好一个人种树,且他买的蜂蜜也不给熊大与熊二吃。在确定故事之后,教师便可以借助时钟网页为截取与故事中时间相对应的机械、电子钟表的显示图片,然后将时钟图片与角色图片共同应用在演示文稿中,使用演示文稿制作成类似绘本的故事。最后,教师再使用录屏软件将播放的演示文稿录制下来,以配音的形式完成微课制作,将这一微课发送给学生,并向学生提出他们是否像熊二一样认不出时间的问题。如此,学生们的课前学习兴趣便会激活。

    3、培养自学能力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大多数都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所以学到的知识也较为单一化,数学教学也没有脱离于此。传统教学导致学生学习途径单一,几乎无法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把信息技术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扩展了小学生的学习途径,使学习变得不再单一,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渠道和资源,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1)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学习中,预习和复习对学生理解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预习和复习。

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复杂应用题”这一课时,因为这一内容相对比较难,所以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网络进行预习,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能更快地进入课堂状态,对所学知识也相对印象深刻。学生对课上学习的知识或多或少会有疑惑,而信息技术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它的长处,帮学生解决问题。通过网络,能为学生解疑答难,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2)网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给学生带来益处的同时,若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够强,也会让学生沉迷于网络。学生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时,家长和老师要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而耽误学习。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这时,教师应主动迎接信息化教学的挑战,抓住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实践的优势,打造传统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树立信息化教育意识、引入多媒体技术、兼顾传统教育方法等手段,创设起充满趣味性的课堂环境,让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易于学生理解,使得师生间的联系和互动更加密切,从而使得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俞兆梅. 浅谈教育信息化与小学数学教学[J]. 新课程·中旬,2018(3):115.

[2] 宋玲玲.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