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镇文化站务必积极作为
摘要: 乡村文化振兴要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大院三级文化网建设上力求突破,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把公益电影放映、送文化下乡、跳广场舞作为突破口,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上力求突破,在特色文化上力求突破,在建立乡镇级文物非遗保护档案上力求突破。

乡镇文化站是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丰富农村文化而建立的文化站。是集农家书屋管理、村广播室、文化活动、科普宣传、文物非遗保护、体育活动于一身,为当地群众提供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振兴乡村,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的繁荣发展。乡镇文化站目前虽然在资金、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急待在发展中去解决,作为基层文化人,有责任有义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利用自身优势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紧紧抓住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机遇,在文化振兴工作中做到“五个突破“,仍然大有作为。

一、 构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大院三级农村思

想文化阵地增大投入力求突破

乡镇文化站是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乡镇文化事业的基层事业单位。我在调查中发现,乡镇文化站只有块牌子和2-3名工作人员还占有很大比例,没有活动场地,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站”,只有贫困村建成了村文化室,文化大院的建设更是廖廖无几。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基层党委、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够。乡镇党委、政府应该注重结合基层实际,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建立起名副其实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大院三级文化阵地,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实用技术信息,为农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其次,基层乡镇党委、政府还应该将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的工作经费纳入当年的财政预算,并由文化站专款专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建起具有现代气息、紧跟数字化时代步伐、功能齐备的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利用文化阵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让乡村文化振兴从这里出发,在这里聚集人气。

二、在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力求突破,把公益电影放映、送文化下乡、跳广场舞作为发力点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农村的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坝坝电影放映曾经在农村红极一时,几乎又是在同一时间一个一个垮掉。近几年兴起的公益电影放映解决了资金、人员等等一系列难题。电影放映队可充分利用红白喜事和节假日等机会,深入农户院坝放映爱国主义、科学实用技术、法制教育、故事片、纪录片和科教片等影片,把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寓于日常的娱乐之中,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每个社每年至少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借助文化振兴在农村兴起一场又一场崇尚科学的热潮,造就新一代农民。
文化站要组建一支常年活跃在农村的文化科技下乡小分队。乡镇文化站要善于进行资源整合,起好组织协调作用。可将乡镇团委、妇联、农技、兽防站、当地学校、驻乡镇单位等有关单位和人员组织起来,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利用农闲季节用文艺演出、发放书刊资料、现场示范、现场培训、展演、展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寓教于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力求突破
党中央已经向全国人民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肩上。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农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农民,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农民,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文化工作新格局。乡镇应成立以党委书记、乡镇长为组长的 农村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宣传、文化、工、青、妇、学校和群众组织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化站,由文化站站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乡镇、村、社干部的年度工作目标,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形成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文化大院的宣传文化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可将村党支部活动室和村文化室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乡镇文化站负责业务指导。村文化室、文化大院要按照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模式不等不靠,目前要先把农家书屋管理好建设好。要把农家书屋每年购书经费纳入村级预算,并建立起严格的租书借书规章制度,做到按时开放,落实一名有责任心热爱农村文化事业甘于奉献的村民担任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实行就近管理。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特色文化上实现突破,为乡村文化振兴建功立业 
不同历史时期将出现不同需求层次的农民,不同需求层次的农民各有其特点,步入小康社会的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要求更高。乡镇文化站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应当与时俱进、想尽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
文化站要利用宣传文化阵地在农民群众中坚持不懈地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创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活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评选“十佳”文明家庭、“五星级农户”、“好公婆”、“好儿媳”等一系列活动。形成尊老爱幼、团结邻居、热爱劳动的新风尚,营造良好的乡风民风。各乡镇有各乡镇的特色,特色文化表现的形式不尽相同。以李渡镇为例,特色文化是舞龙舞狮。乡镇文化站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对特色文化进行专门安排部署并拨出专门的工作经费。文化站的工作人员首先应该身先士卒,扮演好既是指挥员又是文艺骨干这一双重角色,并将一大批爱好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和文艺骨干们交朋友,让他们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在活动内容上文化站要精心策划,最好以当地党委、政府的名义在乡镇农村范围内开展大拜年,文化站只是作为组织实施单位,做到党委、政府满意,群众满意。龙灯舞狮走出乡镇、走出嘉陵、走进市区作为工作目标,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一张名片、一大亮点。

五、文化站主导建立乡镇文物非遗保护档案在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上力求突破,有所作为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文化振兴的重头戏。要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对文物非遗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乡镇、村社干部是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要经常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乡镇文化站要把当地学校作为宣传的主战场,在不同年级每年开展一次知识讲座,把传统文化保护从娃娃抓起,要年复一年的抓久久为功。与此同时,乡镇文化站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诸如老水井、家谱、有特色的农具、家具、祠堂、牌坊、古树、时代久远的山洞等进行全方位地毯式普查,拍照、登记、文字描述,建立专门的档案。对流传在辖区内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嫁歌、民间笑话、各种谚语,通过召开乡贤座谈会、村社干部座谈会、登门拜访等不同方式进行抢救性搜集,以村社为单位分门别类,建立起乡镇级传统文化保护档案,做到推陈出新。

乡村振兴是一项伟大而系统的工程。在农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主旋律,基层文化工作者担负着文化振兴的时代责任。乡镇文化工作者要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智慧,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力书写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华章。

参考文献

[1]乡村文化的双重逻辑与振兴路径[J]. 高晓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