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运行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配电网的电压质量和可靠性。继续利用原来的配电网系统不利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利用新技术优化配电网。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配电自动化,进一步发展了配电网,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旧存在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运行管理中的运用,保障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目前在社会各个方面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对电力的需求量都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将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网运行管理中,是一种既能适应目前的社会电力需求,又能在新时代下实现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创新的一项关键措施。以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全面、实时地收集电网的运行信息,对电网的运行展开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对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的监督,为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一、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将配电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现代网络技术相融合,并具有先进的运行理念,利用配电自动化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各种配电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可以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有利于对设备的运转状况和故障进行实时检测,并可以将设备运转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反映出来,并将这些问题反馈到工作人员,确保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另外,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对电能质量进行监测,使系统结构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因此提高,可以多样化控制配电,同时也可以根据操作者的运作需求来进行安全管理。配电网具有较高的扩展性,能够根据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扩展,同时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使用还能够完成人机互动,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

二、概述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运行管理中的运用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当前在社会发展和生产单过程中需要利用电力资源,也逐渐提高了社会用电量和供电质量的要求,而在电网运行管理中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需求,而且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全面监控,可以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布局,有效保护电网线路和设备,使配电自动化水平因此提高,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可靠性原则

遵循可靠性原则,指的是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供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为自动化系统故障影响到正常供电。遵循可靠性原则,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雨花各配电自动化设备运行效果,例如实现开关动作的自动化,可以提高整体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此外需要配置可靠性的电源,优化自动化技术使用效果。2.保障配电自动化网络通信的通畅性和稳定性,例如保证通信介质和主站系统以及子站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优化配合效果。3.优化设计配电自动化系统,有机融合电网其他设备和系统,使其符合电网网架结构特点。

(三)实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是指在使用配电自动化技术时,要与当地电网的具体情况相联系,要以当地的供电特点和电力系统的现状为依据,来决定使用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与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以及将该技术引入到哪里可以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绝不能盲目的跟风,也不能简单的模仿,要根据地方用电负载的真实状况,来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度,全面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将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优点完全利用起来。

(四)阶段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时,应遵循某种步骤,按照某种规划,循序渐进地进行。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实施非常复杂,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步骤逐步推进。一般情况下,将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网的运行管理中,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配电自动化开关的安装,首先在电压控制系统中构建自动化技术;2.除对控制电压进行自动化控制之外,还可增加与电力网通信及电力网控制相关的自动化控制设备,以便对电力网负载进行高效地分配;3.通过由电脑主站对每个子站的信号进行分析、控制和管理,实现对每个节点的数据进行自动处理。

三、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运行管理中的运用

(一)自动化信息采集技术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信息采集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整个电网。在电网运行管理中利用自动化信息采集技术,一方面可以远程监控和管理电网,尤其偏远地区的电网供电半径比较长,而且电网运行环境相对复杂,利用传统的工作模式,不利于保障工作效率。而信息采集自动化技术,可以借助远程监控系统采集和分析电网信息,及时发现电网运行异常问题,并且可以分析异常问题的发生原因,快速落实修复措施。另一方面利用自动化信息采集技术可以对接网络通讯系统,可以高效的采集和交流以及共享整个电网的数据,可以远程控制和统一调度电力系统,优化电网运行管理效果。

(二)自动化馈线技术

该技术特点如下:1.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利用自动化馈线技术可以指示、追踪、检测到电网故障,并利用自动化开关的保护动作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有效隔离发生的故障,因此控制故障影响范围,也可以因此缩小故障损失。此外,在故障被解决或者被隔离之后,还可以迅速地将非故障部分的供电重新进行复原。2.利用自动化馈线技术,可实时监控用户用电设备的动态变化,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从而可快速检测出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快速做出防护与报警,将用电设备的故障损失降到最低。

(三)自动化停电管理技术

自动化停电管理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电网运行管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果电网停电,例如该技术可以分析自动化采集的技术,因此确定电网停电发生的具体原因,同时可以确定电网停电的范围,并结合客户咨询和投诉信息,及时向其反馈停电信息,同时可以向用户及时传递预计复电时间等信息,因此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此外还可以利用概技术详细记录停电位置和发生原因以及具体停电时间,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四)仿真技术

由于电网的运行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因此增加了自动化管理的难度,需要利用仿真技术模拟分析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收集电网运行状况指数,因此针对性的模拟训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水平,实际更好的管理电网运行过程,降低电网故障发生率。此外利用这项技也可以体现出适用性原则。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具体的情况来选取使用自动化技术的管理模块,再把剩余的管理模块移交给有关的运营人员,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管理的适用性。

结束语: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逐渐拓展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将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网运行管理过程中属于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出自动化技术的 优势,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使用原则,并且根据电网运行的特征和原则合理选择合适的技术,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电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