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 随着5G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智能设备更新越来越迅速,人工智能、AI技术等不断应用,融媒体时代正式来临。面对媒体的融合发展,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工作也在继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对各种媒介平台进行应用。本文对融媒体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分析。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时代的发展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基于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为方向,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培养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而提高全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融媒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是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思想政治课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积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度不高,加上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自觉性都比较低,课程理论性太强,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大,渐渐对思政课程失去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比较单一陈旧,很多教师采用传统刻板的方法教学,用理论化讲解的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到位,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

3、新媒体时代的冲击较大

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十分迅速,西方的一些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念也可能通过网络传播,在大学生群体里产生极大影响,比如“拜金主义”“快餐消费”等等,给大学生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价值取向扭曲、缺乏社会责任、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网络信息的传播是不受限制的,或者难以控制,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二、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分析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能力水平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就必须要培养思想政治教师的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当前一部分教师的信息意识不够强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也不够高,对此,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鼓励思政课教师多学习新媒体技术、信息化技术,并且将这些新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另外,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了解融媒体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深层次概念,了解融媒体对受众的影响,通过网络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作成为多种教材形式,丰富课程内容,吸引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注意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融媒体时代,对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造成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学生对各种媒介平台的应用十分普遍,通过多元媒体来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已经成为新的学习渠道,而且很多学生的个性特点突出、显著,他们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学习,所以,融媒体时代,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自主教育,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媒介平台进行学习,比如观看网络视频,在线上学习,强化自己的信息媒介素养,学会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分辨。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钻研媒介的具体知识,使学生看清媒介平台背后的社会影响,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媒介平台弘扬社会正能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

3、利用融媒体开展多元化教育

融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移动化、可视化以及社交化特征越来越显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应用媒介平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首先,可以利用短视频、微课教学等,将思想政治课程的重难点提炼出来,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减少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抵触情绪,从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全校的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要不断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

其次,可以运用新技术创建思想政治数字化体验馆,比如人工智能、3D影响技术、VR等,都可以成为数字化体验馆的载体,这些新技术、新平台的应用,融合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体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比如有的学生利用数字虚拟技术构建了三维虚拟仿真红色教育展览馆,在展览馆中可以实现实景展示,学生漫步展览馆就好像置身于红色教育基地,提升学生的自我感受。

第三,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开展教育。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微博、微信、抖音、微课、微电影等线上教育平台,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思想政治教育从线下变成线上与线下共存,为学生营造了随时可以学习的移动课堂。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制作完整的课件,提前将课件传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提前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去自主思考、探讨学习。教师可以将课堂变成学生的主场,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头脑风暴和思维碰撞,打开学生的思维眼界,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在课后,学生也可以将学习内容反复回顾,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随时请问教师或者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将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有效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了多元化教学。另外,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快速发展,也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两微一端”,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来阅读文章,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3]

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教育领域的创新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在融媒体时代也要结合新技术、新平台、新理念,不断突破原有的教育壁垒,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多种媒介平台、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教育创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汪峰.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20(03):12-15

[2]王彩霞.全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长江丛刊,2020(05):186-187

[3]叶倩.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智库时代,2020(4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