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占中国小学生总数的10%,并且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很多家长在育儿上有很大的误解,投孩子所好不加控制,选择孩子喜欢吃的食物和喜欢喝的饮料,以为孩子能吃长得壮是好事,忽略了食品饮料是否含糖量含热量高,是否是垃圾食品等关乎健康饮食问题,于是养出了比较肥胖的孩子。在物质富有,食品问题参差不齐的今天,分析肥胖小学生的现状,探讨肥胖小学生的管理与实施干预策略,利于小学生的健康生长发育,其意义深远。
一、肥胖的原因
肥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能量的摄入超过了能量的消耗,导致脂肪在体内过度堆积,从而危害健康。
(一)社会因素
在小学生肥胖的成因中,社会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城市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主要是室内活动,主要娱乐是看电视、玩游戏等静态生活。同时,大多数父母把孩子放在家里,这会导致体力活动减少。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导致体内能量消耗过少,随着代谢率的降低,最终会发生肥胖。
(二)遗传和不良生活习惯
许多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的肥胖与家庭环境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一项调查显示,如果父母或其中一人肥胖,45.3%的学生是肥胖的。同时,家长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肥胖、偏食、多食、快餐也是肥胖学生的另一种危险饮食。
(三)微量元素缺乏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碘、氟、锌、铜、铬、硒、钴等。微量元素只占体重的几十万到一百亿分之一,但它们的作用很小。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参与多种活化反应,维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正常代谢。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基础代谢,导致肥胖或液体水肿。此外,微量元素在脂代谢中有重要作用,硒、钒、锌的缺乏与脂代谢和肥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二、应对肥胖的策略
(一)多锻炼
我们应该多做有氧运动,少看电视,少玩电脑,及时减少和消耗体内热量,防止脂肪堆积。学校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家长应引导孩子在家里或室外进行一定量的运动训练,如跑步、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等,这些运动训练时间为40-60分钟(包括10分钟热身、20-30分钟的力量训练和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周锻炼5~7次,运动强度达到肥胖学生最高心率的70%-80%,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增加更多的体育器材和运动训练场地。
(二)健康饮食
少运动是肥胖的原因之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育中,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认知入手,引导他们认识到多吃糖果和垃圾食品对他们的健康不利。有许多胖孩子不仅吃饭速度快、吃的量也多,吃了主食还喜好吃零食,不计后果的长期大吃大喝造成不良饮食习惯这样的恶性循环。我们要及时地使用科学饮食方法指导孩子们咀嚼和吞咽食物,通过各种科普健康宣传途径让学生能分辨垃圾食品及知其坏处,进而主动远离垃圾食品。同时,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科学的饮食不仅不能帮助小学生减肥,而且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小学生的正常发育和发展。因此,由于吃了很多食物,导致肥胖的小学生,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摄入量不能盲目减少。比如,通过一些烹调小技巧如改变食物形态、口味以学生更能接受的进食花样来促成孩子多吃到了蔬菜、也适当减少了进食主食和肉类、糖类等摄入量的目的。
(三)心理干预
肥胖的小学生因身体形态特殊,容易被同学嘲笑,过分被他人关注,往往没有自信,不愿意出门,不愿与人交往,怕开玩笑,这导致了长期呆在家里,越来越懒散,学习思维力、生活等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导致暴饮暴食、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和同学不应歧视肥胖小学生,不应让他们感到孤立,父母应该帮助肥胖的孩子建立信心。一般来说,单纯肥胖,只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就能成功减肥。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将长期目标分解为较容易实现的短期目标,这有助于建立信心。对因肥胖感到自卑,情绪情感和个人行为发生异常的学生,家校要正确引导并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四)加强健康监测
学校和家庭应该关注学生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等情况,通过学校每年组织体检、家长带医院体检,平时在家庭自测体重等方式,了解监测数据,从而发现肥胖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肥胖原因“因材施教”,从而针对性干预学生的肥胖问题。
(五)坚持家校联手
零锻造的长期有效实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促进。因此,学校牢固贯彻家庭学校合作理念,支持家长参与,征求家长意见,反映家长反馈,改善零实践的不足。家长要高度重视超重肥胖学生,注意正确控制肥胖超重小学生的饮食,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减少学生在家中久坐的时间,带孩子在节假日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同时,家长要树立家庭体育观念,家长的范围中包含了学生的长辈和隔代长辈,需要对小学生体育活动开展进行积极地配合,将体育活动变成家庭活动的一部分。
结束语:
总之,肥胖是我国小学生面临的一个身体素质问题。分析肥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肥胖学生的影响,并总结了相应的对策。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体育课等运动班的主要目的是让肥胖学生燃烧脂肪,促进能量消耗,锻炼是班上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肥胖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控力不强,没有耐力,需要配合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监督,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肥胖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许多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探索新的思路和新方法,激励和促成学生合理膳食和科学锻炼,增强个体主观健康意识,积极发挥和调动同学间、家校间健康监督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参考文献
[1] 向芳,邵万宽,吴跃.小学生肥胖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02):306-308.
[2] 江大伟.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13,{4}(S2):121-122.
[3] 贝迎九,左新荣,郭荣富.城市小学生肥胖现状、成因及干预措施——由芜湖市区27所小学肥胖生引发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09):64-66.
[4] 武杭.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