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现阶段,探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成了未来一段时间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发展的重要任务[1-2]。
1淮北市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1.1人才资源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淮北市人才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人力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截至到2021年,全市共有技能人才约12万人、技能人才25万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约7万人。以“城市发展急需紧缺”为统揽,连续3年面向全国“双一流”重点高校和国内外知名高校招聘党政储备人才,吸引100余名博士、200多名硕士落户淮北。
1.2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
人才的使用效能和贡献率明显提升,最大程度地释放了人才红利。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依托安徽机电柔性引进中科院潘际銮院士,建立奥可智能再制造院士工作站。聚焦铝基新材料产业,引进中科院院士周尧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浩伟等高端人才来淮创新创业。先后吸引28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31名产业领军人才“延链补链”。
1.3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淮北市政府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措并举引才用才育才留才,切实做到“淮才必遇”“淮才优遇”。淮北市先后出台“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人才来淮在淮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等政策,着力打好引才“组合拳”,奏响人才“集结号”。严格落实新阶段江淮人才政策,深入实施新时代“相城英才计划”,对顶尖人才引进“一事一议”,积极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平台、创造更多机会。
2淮北市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1人才规模总量不大
截至2020年底,全市约有12.7万专业技术人才,占皖北六市专业技术人才总数96万人的13.2%,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197.03万人的6.4%。淮北市是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规模较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集聚人才能力较弱,农村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人口流失严重。
2.2高端人才集聚不多
截至2020年底,淮北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约0.9万人、中级职称约5万人、初级职称约6.8人,占专技人才总比分别为7.1%、39.4%、53.5%;全市高端人才集聚平台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设立18家,占皖北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100家的18%。
2.3受教育程度偏低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淮北市全市常住人口197.03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48181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48658人。淮北市高新技术企业较少,本科院校仅有淮北师范大学和淮北理工学院,缺乏有影响力的科研平台,对高层次人才吸引不足。
3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淮北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3.1坚持改革驱动,以聚焦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去引才
推进人才流动机制改革,促进农业人才引进,加强人才落户、人才安居、人才子女教育等政策创新与支持[3]。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推进工业园区及镇村就业服务窗口建设工作,创建市本级零工市场。创新“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推动“直播带岗”服务新模式,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步伐,增强人力资塬市场活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来淮北农村创新创业,对被引进人才给予补贴,激发全社会引才热情。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使农村朝向现代化发展。围绕淮北葡萄、苹果、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吸纳更多劳动力就近就业。
3.2坚持创新引领,以打造农业创新平台去聚才
依托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园区(基地)等力量,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厂房、楼宇等存量载体资源,推进创业园建设。对接农科院等高端科技资源,积极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淮北建立成果转移中心或成果转化基地,促进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在淮北转化。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资源深度合作,探索市校、校企合作共建大学分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科学试验室,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3.3坚持服务至上,以周到便捷的服务去留才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淮北市加快农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完成与域外平台的对接。通过“直播带岗”、“实体+网络”等方式,打造企业用工直通车。统筹做好农村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农村5公里服务圈”。切实推进就业实名制管理工作,完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推进档案数字化。探索“项目制”招工服务,着力解决返乡创业园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服务质量,整合构建“人才云”大数据服务系统。强化条块联动,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网络整体运作水平。定期发布淮北农业农村人才需求目录,支持高端猎头、“人才贷”等服务业纵深发展。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加大对其培训和资金支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吸引更多在外的淮北人返乡参与当地的经济发展[4]。
3.4坚持“双轮驱动”,以推动重点农业人才项目建设去育才
紧紧围绕淮北市农业优势产业关键环节及关键技术,大力引进农业高层次人才。坚持社会化引才,积极借助海外社团组织及行业协会、海外人才使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社会化力量,提高引才效率和效益。加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更大力度、更高质量实施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和引进活动计划,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质量。围绕技能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为各类重点企业培养大批优秀技术工人,实现精准培训、按需培训。加强乡村名师名医名匠培养,推动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更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王应宽,蒲应燕.如何推进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J].科技导报,2021,39(23):36-47.
[2]李博.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及其推进路径——基于不同人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2020(04):137-143.
[3]刘娜,廖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源回流的影响因素、效应及对策[J].农业经济,2021(12):68-70.
[4]陈维维.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09):271+282.
作者简介:张迪迪(1989-),女,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