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用户信息资料极易受到窃取、损毁,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对日常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干扰。从实际来看,网络安全主要会因外部黑客、病毒攻击,内部系统漏洞等影响而产生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力度,以提高信息管理技术水平。
1.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具体应用
1.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属于网络安全管理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手段,具有操作简便、更新速度快、使用成本低、作用效果显著等优点,因此,在短时间便得到广泛普及。将防火墙技术和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可在内部网络中建立强大的防护屏障,隔离外部网络,有效抵挡病毒、黑客的攻击,同时,能够支持进行数据修改、设定、检测,实时掌握网络运营状况和整体信息结构,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予以提前防范,进而实现网络安全保护的目的。
1.2信息认证技术
所谓信息认证技术,主要功能有: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精准性;审核、验证信息中相关人员的身份,提高信息传输流畅性,减少信息修改次数。在社会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认证技术的手段方法逐渐增多,例如,身份确认、数字签名、信息检验等均较为常见,能够切实提高内部网络中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其中,针对数字签名认证技术而言,可有效防止他人冒用本人身份获取资料的情况产生,能针对信息破解、非法修改等现象,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权限异常的用户进行强力拦截,保证仅有用户本人才可顺利接收信息。
1.3安全切换技术
想要便捷、安全更换临近网络、卫星网络,降低该过程中信息风险发生几率,便应借助安全切换技术实现这一目标。从实际来看,普通的卫星设备终端、相距较近的平台由于位置具有易变性,因此,要提高通信的连续性和节点稳定性,需针对性制定移动管理计划,通过无缝对接服务,进行网络、平台安全切换。在设计切换方案过程中,应明确掌握网络切换特点,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科学、合理策划切换时间,增强切换效果。另外,当实际应用安全切换技术时,应加大对用户认证技术、会话密钥协商技术的使用力度,从而对信息资料进行全面防护。
1.4信息加密技术
1.4.1密钥加密技术
密钥加密技术属于安全防护效果较高的加密方法,主要保护重要、私密的信息数据免受侵取,提高内部网络安全等级。具体应用原理为使用公钥密码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保护,利用对称密码在路由器切换中的功能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性,进而达到消除信息安全风险的效果。在正式使用密钥加密技术时,需要预先研究内部网络特点和环境情况,确保加密保护手段落实到位,尽量选用较为适配的密码机制开展密钥管理工作,强化技术应用效果,从而凭借切实可行的密钥协议方案、加密措施,创造出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环境,提升计算机网络的保密性。
1.4.2传输加密技术
传输加密也是信息加密技术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方法之一,主要包含线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两种。对于线路加密法而言,能够依据不同的网络线路灵活选择适用的密钥进行加密,进而抵御攻击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保障信息实现稳定、安全、快速传输。对于端到端加密法来说,应用时主要会对需要传输的资料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将文件转换为不支持识别的格式,只有传输到指定地点后,才可自动解除加密防护设置,让接收者获取到信息数据。
1.4.3存储加密技术
存储加密技术的主要功能为:密文控制、存取控制。正确使用该技术可以防止存储过程中信息资料受到非法攻击和窃取。但使用者需要了解两种功能的特点、用法和区别,结合具体情况,仔细分析,合理选择,以保证应用成效。针对密文控制法,一般利用加密手段和附加密码,对重要、私密文件进行多重加密处理,增强信息安全性。而针对存取控制来说,是以登录用户为目标对象,对使用者的权限进行审查、核对和管制,不但具有保护信息的作用,还能显著提升信息合法性。
1.4.4确定机密技术
确定机密技术的应用原理为:通过划分、设定信息分享范围,降低信息资料受到损毁、窃取、修改的概率。在具体实践中,用户需要在发送信息前,对文件资料进行加密,之后信息获取用户必须使用发送者设置的公钥,才能顺利转化资料格式,进行读取,这样即可预防传输过程中的攻击行为。
2.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的对策
2.1加大对操作系统的防护力度
为强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应及时加大对内部操作系统的保护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适用的安全防护方案,对计算机防御性能进行创新升级。具体而言,可要求技术人员构建出全面、统一的网络安全保护程序,设置入侵检测系统,实时检测计算机网络中的异常情况,挖掘潜在的风险隐患,对存在的黑客、病毒攻击进行警报,并自动开启防御系统,减少攻击伤害。同时,要建立管理程序,对各类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进行集中安排、使用,减少外部因素干扰。另外,要搭建计算机操作系统运作记录平台,收集日常数据信息,评估系统安全等级和风险系数,进而有方向性的对系统安全进行优化。
2.2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及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可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高效高质开展,营造出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而想要真正发挥出该体系的优势与作用,在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制定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架构和管理模式,从而才能有效利用管理体系功能提升网络安全性。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逐渐成熟,与网络安全工作实现了有机融合,良好满足了信息防护需求。除此之外,为确保网络安全管理质量,还应加大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批专业素养较高、技术技能过硬的管理人才团队,进而正确使用信息管理技术,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程度,优化网络服务质量,切实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结语:在新时代环境中,互联网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结合,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影响程度逐步提高,由此,网络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和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若不能提高网络安全性,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用户权益,甚至会因计算机瘫痪而造成不可挽救的经济损失。所以,技术人员应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有效、及时对网络安全隐患进行处理和预防。与此同时,各企业应主动强化风险辨识水平,加大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力度,建立防御系统,推动整体网络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贾康炜.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12(06):106-107+169.
[2]董辰,陈玲,李桂英等.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2,40(06):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