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
摘要: 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各领域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改善环境、绿化国土是为人类营造更完善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上,有效地进行造林与护林,不仅能够提高环境效益,而且能有效地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绿色化需求,进而为缔造和谐社会奠定可靠基础。

引言

林场在生态建设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根据可持续化发展目标,结合林场资源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落实到实处,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1营林造林对林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能够获得保护与持续性的发展。林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推动林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对营林造林工作的管理力度,通过提高林业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来提高造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工作开展期间,林业部门需要通过相关的管理制度或措施让林业工作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渐提高自身的工作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政府需要发挥出引导性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从而提高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

2.1转变营林理念,突出森林生态功能

通过实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示范项目、全国森林经营样板示范基地等项目实验,加强苗木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加大益生菌肥料的生产与试验,因地因树制定森林经营方式,重点抓好交通干线两侧、江河两岸、水库四周、重要水源地等区域桉树纯林改造,突出生态效益;大力营造乡土树种、珍贵树种,营造混交林。构建林场速丰林、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天然次生公益林并重的林种结构格局;通过品种混交、密度控制、修枝控制等措施科学管理,培育林分结构稳定、抗性好、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商品林,适当延长轮伐期,营造中大径材,缓解市场上中大径材稀缺的现象。同时,大径材林的周期延长,减少生产经营人为活动的干扰,让更多的植物扎根生长,提高了森林物种丰富度。在森林经营改变简单地追求经济效益格局后,森林的生态功能日显突出。

2.2提高森林培育技术水平

森林资源是国有林场持续化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推动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要不断提高森林培育的技术水平。实践中,要加大技术投入力度,解决林木培育面临的技术问题。以油茶林的培育为例,既需要实现油茶林提质增效,还要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培育技术,比如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通过不断提高培育技术水平,提高林木的质量和效益水平,同时减少林木培育对生态的破坏,践行生态循环理念,增加林木培育的效益。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是林场发展的重要保障,做好森林经营工作,提升森林的质量为关键。国有林场要围绕公益林、商品林,做好森林经营。认真落实省、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结合林场改革后的具体情况,编制中长期森林经营方案,贯彻落实退化林修复和珍贵树种培育等工作,增加森林功能效益。

2.3丰富营林树种,优化母树结构

目前,中国的母树培育基地建设仍不成熟,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培育技术,导致母树的种植结构得不到改良,品种单一,母树成活率不高,对营林工作的影响很大。所以林业营林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丰富营林树种和优化母树结构上。营林人员要学习先进的母树培育技术,创新工作方法,引进国外的先进手段,选择和培育具备优良性状的母树,扩大培育基地,完善培育体制。另外,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的气候和土质差异较大,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是高质量营林的基础。

2.4优化现有管理方式,全面推进生产管理

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转变思想,采用科学化的方式管理营林生产技术,提升管理的质量及实效性。如在实际营林生产技术研究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明确林木培育的优势及重要性,大力开展培育管理,同时要注意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林木,进行合理处置,避免混入不适宜本地栽种的林木,从而对全部的林木品质造成影响。其次,管理人员要根据林木的特点、种类等制订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以开展整体管理工作为主,改进现有管理方式,创建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及经济方面的效益。再次,要全面推进生产管理。在营林生产技术中,生产管理是最重要且基础的部分,所以在开展营林生产时,相关管理人员要根据所处地区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订管理内容,提升现有管理技术的科学性、系统性,确保林木稳定生长,且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能有效提升企业效益。最后,在林业造林过程中,要首先分析当地的环境特点,择优选择当地幼苗进行培育种植,减少成本的支出,提升幼苗的适应性及生长速度,以此促进营林生产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2.5提升森林经营质量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保护和营造高质量森林,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使森林内部能量得到合理循环,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高质量森林具有结构复杂、林木健康、自身物质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社会价值高等特征,营造高质量森林是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林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科学开展森林经营,提升森林经营质量。

2.6生态修复技术

我国林业长期轻视培育技术的使用,导致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而且后期营造的人工林树种单一且结构不合理,导致天然非目的树种演化交替进行,进而导致树种无法发挥生态效益。这部分森林生态功能低下,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修复。在使用修复技术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以林业技术为主,针对地区具体情况做出改造。比如,针对残次林的修复,不可以全部剔除,避免对林区造成不利影响,而是需要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混交补植,保证目的树种得到更新,朝着正确的方向演替,保证林区生态功能完善。营林绿化应该选择丰富多样的树种,树种单一不利于生长发育,也不利于区域生物多样性,很容易产生病虫害等问题。因此,造林绿化工作应该交替种植,有利于生态稳定,提升造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效率。

2.7加强对森林木业的监管力度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想要提升造林护林的优先性,应该重视森林木业的监管。相关单位需要始终树立好完善森林木业管理机制的重要价值观,时刻不能松懈,丝毫不能放松。从全局观的角度来看,将资源管护摆在突出位置,对各项工作安排进行紧急且完善的部署。保各部门主体的重要职责,保护好一草一木的同时,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除此之外,在对林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砍伐和森林盲目利用的监管,将一些无节制破坏森林、砍伐森林的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建立统一的森林管理规范,将不良交易遏制在萌芽状态下。

结语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想要提高造林护林的优先性,除了要针对当前造林护林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解决之外,还需要准确把握造林护林的基本要素,加强对森林木业的监管力度,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桂文超.国有林场营林技术措施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230.

[2]宋佳敏.国有规模化林场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9(12):47.

[3]王月生.新时期国有林场营造林管理技术与创新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6):106.

[4]付朝阳,王振生.国有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对策[J].绿色科技,2019(9):156-157.

[5]吴建国,陈晓东.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对林地经营和管理的影响分析[J].绿色科技,2017(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