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运维管理研究
摘要: 在整个的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的架设、施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输电线路是电力资源传输的重要途径,其质量的好坏会对电力工程供应电力的能力造成直接的影响。而随着电力行业的日渐壮大、电力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在开展输电线路维护和管理工作时,所涉及到的有关专业知识也愈加繁杂,线路施工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大,在面对施工和维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以及施工人员从技术层面对输电线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研究,只有保障了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才能保证建设完成后的整个电力工程能够正常的运行。

一、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

施工准备。输电线路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前期准备阶段,需要仔细审查的施工方案,将施工方案与设计方案进行对比,确保二者的统一性。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组织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结合施工条件以及施工要求选定技术方案,并认真分析方案是否具有可实施性,还需要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技术,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所选定的施工技术能够得到规范应用。为了为工程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还对工程项目的人员组织结构以及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进,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技术管理。要强化技术管理,在整个电力项目中,必须严格遵循电力工程的施工规范,各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管理作用。确保施工队伍能够正确的使用施工技术,并加强施工人员的规范施工意识。在技术管理环节中,需要组织施工人员系统性的学习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的安全规范,确保施工技术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输电线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输电线路项目中,通过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可以将工程的管理效率最大化。在现场管理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加强对重点技术的应用监督,强化隐蔽工程危险工程的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二、输电线路施工的相关技术介绍

在整个的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质量是保障后续施工进程能够顺利推进的根本,因此就要保证输电线路施工环节的工作质量,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1.联合基础施工

联合基础施工适合于挖出并运走土壤存在困难,或者是在一些天然含水量过大、承载力较低的地基中根开(电杆杆与杆间距离或者是铁塔腿与腿间距离)比较小的情况。联合基础施工的方法对杆、塔腿的埋藏深度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使用的浇筑方法也是适用能力强的整体浇筑,想要使得各个方向所产生的剪切力以及抵抗弯曲的内力都能达到有关的要求和标准,可以在基础底板所在位置浇筑钢筋混凝土。

2.阶梯型基础施工

阶梯型基础施工技术需要的混凝土数量较大,并且要保证混凝土的埋藏具有一定的深度,一旦在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阶梯型基础施工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错误的操作,就容易增加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等突发事故的可能性,因此,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和工程需求来判断施工过程中是否要应用阶梯型基础施工技术。

3.岩石嵌固基础施工

岩石嵌固施工技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使得输电线路的基础性能得到有效地提升,这项技术主要是依靠了岩石本身所具有的抗剪切的能力。岩石嵌固技术不需要用到大量的钢筋、土方以及混凝土,在利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时,也不需要开展模板的施工工作,因此可以为输电线路施工工程节省大量的施工成本和资源,通常在一些覆盖层较为浅薄的地基中应用的较多。

4.大板基础施工

在输电线路的各个施工环节中,由于水平方向的力以及压力的影响,势必会产生剪切力以抵抗弯曲的内力,从而对工程的施工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为了能够让施工更加顺利地进行,就可以应用到大板基础施工技术,利用其操作较为简单、埋藏深度较浅的巨大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输电线路施工的质量,这种基础施工技术通常适用于软土、粉细砂含量较高的地基中。

5.复合式沉井基础施工

复合式沉井基础施工技术在一些处在软土地质的地基中较为常用,这种技术的应用会使得地基的强度以及承载的能力都得到巨大的提升,从而有效地保障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质量以及效率。

6.淘挖基础施工

淘挖基础施工技术又分为全淘挖、半淘挖以及斜插式淘挖三种,这种基础施工技术适用于地下水水位不高的粘土类以及风化、碎石等施工环境,有着较好稳定性、抗倾覆能力,并且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小,施工投入的成本较低,但同时,其对施工的地质环境有着较大的要求、施工开展的难度也较大,对材料的配比、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

三、有效提升输电线路运维管理的相关建议

合理规划现场施工。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杆塔的占地面积、造价和施工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整体工程造价中,接地设备占很大比重。所以,在整个输电线路建设中,接地设备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应选用适当的接地设备。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特殊设备,以降低工程造价。如果某些地区已经进行了规划,例如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上设置了防渗基础,因此应该尽可能减少工程占用空间,以免影响到城市的景观。若在施工时,如遇到某些特别狭窄的场地,应选择紧凑的设备。若作业时需跨越果树林区,应尽可能使用高架塔跨越,并按有关规范合理设置接地装置的电阻。如施工区域在土壤电阻率方面有很大差异,则需要由技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配置人工接地设备和防雷设备,也可适当采取钢筋混凝土与铁塔的自然接地方式,并按施工要求进行埋设。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横向布置的地线。对于居住区、水体密集的地区,应考虑采取一定的围护措施,保证人员安全。在土壤电阻较高的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引线接地或其他方法。在杆塔的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接地设备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地线的散流电阻、挖设的深度和施工技术的难度。完工后需要确认施工方是否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提交的数据是否齐全。

加强现场施工监督。在施工期间,要强化施工现场的监管,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并正确的应用相关技术,选择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监理人员进行监督,不仅要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而且要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确保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找出问题,把安全隐患控制在初期。项目验收,是保证项目安全可靠的关键。需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并对隐蔽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将监测到的资料进行细致的记录,并形成项目档案,便于以后对工程数据的回溯。

完善线路架设。架线环节在输电线路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架线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转。输电线路的铺设一般有两种方法,(1)拖地展开;(2)张力展放,在实际的输电线路建设中,经常采取张力展放的方法。对输电线路进行张力展放施工时,应注意选用合适的导轨,以确保其车轮直径满足有关技术规范。同时,也要特别留意在展放之后要留出适当的尾端长度。需要在拉紧的时候会在反面做一个临时的拉索,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杆塔受力。

结束语

电力是我国能够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极其重要,而输电线路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因此,相关人员和管理部门必须对整个输电线路施工以及运维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发生,确保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开平.输电线路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低碳世界,2019,9(04):59-60.

[2]鲍电.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建议[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03):50-51.

[3]郑艺兵.浅谈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检修[J].技术与市场,2018,25(11):174-175.

作者简介:曹佳宇(1997.5-),男,汉族,山西朔州,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输电线路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