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森林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陆地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湿度、温度等多方面的作用,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控制区域内的降水量,并增强空气的质量,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了保障。森林与林业二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只有平衡好森林与林业的关系,才能实现森林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森林与林业的特点,分析实现森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前言:在工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森林资源在不断减少,保护森林资源成为了人类社会的共识。为了更好地维护地球生态家园,要在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中践行“可持续”的理念。我国林业部门要组织工作人员增强对森林资源的重视,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森林资源构成的破坏。

1.森林资源概述

1.1森林资源的定义和优势

森林资源指的是林木与所生长森林的有机体统称,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资料,保护森林资源有利于降低对人类所居住环境的破坏。森林植被指的是覆盖在地表上的植被,保护森林植被可以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高对森林资源的管护,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在森林保护方面建立了自然森林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在森林管护上要预防火灾、森林病虫害,这两大因素对森林带来的破坏较大,同时还要限制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行为,合理发展林业产业。经济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污染问题,如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水污染等加剧,导致森林资源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森林管护很有必要。在森林管护方面可以加大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综合运用科技力量等提高森林管护的效率。

1.2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首先,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森林资源由北到南、由东到西有着较大的植被差异,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的气候环境因素,如干旱、沙尘暴等,使得区域的森林资源较少,而东南部地区的森林资源则较为丰富。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森林遭到了大面积的砍伐与破坏,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危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环境。森林系统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建立和谐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

其次,我国的森林资源种类繁多,包括了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等,森林资源分布具有森林覆盖率地、人均占有率地等特征,森林质量不高,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对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的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2.森林与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下,我国森林资源在不断地减少,比如人类对树木的过度砍伐,造成地区性的植被覆盖面积大大降低,而区域内的生态系统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在我国南方地区,曾经伐树耕田、围湖造田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区域内的树木数量大大减少,既影响了区域的自然环境形象,同时也使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受到了影响,如不合理地砍伐森林造成了山谷区域出现了泥石流灾害,给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了影响。在北方地区森林的过度砍伐也导致了土壤沙漠化现象严重,甚至给土地带来了不可修复性的损失。城市化的发展也使大量的森林用地被占用,合理规划森林布局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林业利用方面,虽然我国在森林砍伐方面有明确的的规定,但是仍然存在乱砍乱伐的现象,一些人员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则选择偷偷的砍伐树木,这种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违反了我国的法律法规,因此限制采伐的工作开展尤为重要。

3.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践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森林资源为地球打造了绿色的“氧吧”,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备资源,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森林资源大面积减少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如全球温室变暖等,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质量,减少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为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科学利用森林,避免过度破坏森林,危害森林的可持续运营,破坏地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是维持各项生态系统运行的关键[1]

3.2增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

林业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森林发展中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保护和利用好森林用地,避免肆意开发森林植被。由于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特点不同,林业部门在管理森林资源时要结合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设立有效的保护机制,规划好森林可持续运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二者的关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针对区域内的取证采伐现象要严格取缔,确保森林采伐的有证化、合法化,避免林木采伐的非法经营[2]

3.3加强技术革新,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

林业部门还应借助互联网技术等普及保护森林等相关的知识,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对乱砍乱伐的现象进行治理。目前部分地区依旧存在野生动物交易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制止,建立健全举报机制,确保森林资源保护的合法性。林业部门要针对辖区内森林资源破坏的情况,相关部门要依法进行查处,严格排查破坏林业的情况。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森林资源在管护的过程中也可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比如运用无人机监控技术、GPS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对森林进行监控,一旦发现了火灾等情况,则能够通过自动报警系统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并对森林的状况进行实时的检测。林业管理人员还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森林管理手段,例如计算机管理技术、监控技术等,及时发现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森林管理的效率。

3.4加强宣传教育,遏制违法行为

各地区要做好辖区内的森林资源监管,林业以及公安部门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林业部门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采取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将林业知识科普到实处。同样,其他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开展也要建立在合法的宣传基础上,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遵守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了更好地保护任林资源,林业部门还要坚持限制砍伐的树木包括了市政绿化树木、道路绿化树、天然森林等,林业部门在限制采伐的同时要加强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普及保护树木的法律知识,利用网络自媒体宣传爱护树木的好处,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

3.5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分配森林资源

森林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大林木的培育工作,对生长周期比较短的林木进行培育,从而有效提升林木发展的经济效益,实现林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林木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引进新型的、符合当地发展特征的林木树种,继而有效提升林木的生产效率,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最后,要加大林业产业链的有效拓展,对林产品实施深加工处理,推进森林旅游业发展等,发挥林业产品的价值,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森林产业的开发要建立在不破坏原本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借助科技为依托,注重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才能够使林业企业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结语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在不断减少,其中不乏人为因素,为此林业部门要配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引导社会各方正确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关系,保护森林自然生态系统。林业部门在抓管理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解决好森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为森林资源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志贤.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和管理的技术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2).174.

[2]王殿付.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7,(1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