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以天津城建大学为例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站平台搭建
DOI: 10.12721/ccn.2022.157671, PDF, 下载: 206  浏览: 2010 
作者: 杨扬 高万豪
作者单位: 天津城建大学
关键词: 乡村振兴;资助育人;高校
摘要: 高校受助学生这一群体有其明显的独特之处,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点对象之一。结合脱贫攻坚的背景来看,受助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需要进行多渠道、多平台进行联合培养,结合我国资助管理良好的发展趋势和贫困生日益增长的成长发展需求对资助内涵的优化提出了新要求,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方法亟需创新,以满足新时代人才战略,实现贫困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本文以天津城建大学为例,通过学校自身资助体系的优势,培养多支乡村振兴志愿团队,深入乡村,服务乡村,构建人才振兴导向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导向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资助工作,聚焦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动资助育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进行部署。高校资助育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写好新时代教育“奋进之笔”的战略需求,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为让受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成才的机会,以天津城建大学为例,通过利用城建类大学学科特色,与天津市周边乡村合作,以学生专业技能为依托,助力乡村振兴,为受助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一、构建“一体三化”资助育人工作站

天津城建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国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乡村振兴成为另一个国家发展方向,以发展型资助育人为基础,构建了“一体三化”为主体的资助育人工作站。

构建“一体三化”为主体的资助育人工作站

1.以学生成长为主体。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思政课、党团日活动、实习实践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入认识乡村振兴,了解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培育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有益于大学生形成“乡村振兴、责无旁贷”的共识,激发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让大学生自发地投入到这其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承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育人精准化。结合学校各专业特色,利用不同的专业分类,精准开展相应工作,工作站鼓励二级学院与乡村进行合作,形成有专业特色的“一院一村”的创新格局,在对乡村进行建设的同时,最大化发挥学生专业特色。

3.实践技能专业化。育人工作站鼓励学生组建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以工科类城建大学专业特色为基础,学生利用其专业的技能,前往乡村进行实践帮扶,突破传统的政策宣讲,以实际的专业技能,为乡村带来振兴技能。

4.全程育人服务化。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站将全力对学生实践团队进行支持帮扶,为其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全心的投入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之中。

二、以专业技能视角助力乡村振兴

1.立足专业,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获得感。育人工作站鼓励二级学院在专业化实践上下功夫,鼓励实践队员们主动激发创新思维,积极收集农业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寻找突破点并实现成果转化。以学校计算机学院为例,学院实践团队为解决基层农村农产品销售仅有线下模式的难题,同学们结合调研数据积极开发“扶贫生鲜平台系统”,从专业出发助力乡村脱贫攻坚。通过此类实践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专业能力也得到提升,实践活动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2.对接社会,为学生提供实践发展平台。资助育人工作站将致力于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实践创新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的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走出去”的实践机会。除此之外,校内的资助育人实践课程还将引入校外的一线设计师或专家走进课堂,以最新的实践案例讲解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的理解,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3.对接乡村,为学生建立精准振兴对象。针对城建大学办学特色,以及各学院的学科优势,将于蓟县侯家营镇下属乡村进行合作,开展社会实践,针对各村的不同特点与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如计算机学院中电子商务专业,利用专业特长,组建团队助力农产品拓宽渠道,地测学院中测绘专业,根据学科特长,深入乡村,对乡村整体的科学测绘贡献一份力,艺术学院中利用绘画的专业特称,构建美丽乡村等。通过各自学院的学科特色,组建相应的实践团队,以学工部牵头,各学院相互合作,最终搭建起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站,助力获奖受助学生成才。

三、发挥城建类办学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城建大学的办学特色,以“一体三化”为主体的资助育人工作站依托,展现各学院的学科优势,创新建立以学科专业技能为依托的实践团队,走进乡村,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发展型资助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实现,达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发展,是增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多方位发展的现实要求。立足已有条件和育人经验,需要我们树立资助育人的先进理念,以实践为导向,以专业化的资助育人队伍为骨干力量,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在地域性、全国性资助育人共同体中,推动育人工作精准化开展。资助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的重要组成和关键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创新和多维考察,并从现实问题出发制定方案,在实践中检验反思。

[1] 齐永朝 . 后精准扶贫时代高校扶贫策略探究 [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9).

[2] 王玉斌 . 中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探索 [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9: 315.

[3] 胡俊生 , 李期 . 高校扶贫:目标取向、帮扶模式及提质增效对策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