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DOI: 10.12721/ccn.2021.157035, PDF, 下载: 175  浏览: 2292 
作者: 吴微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有限公司
关键词: 生态模式;林业栽培;病虫害防治
摘要: 生态化建设是现代林业发展期间比较重视的内容,将绿色理念和生态化理念融入到林业生产建设中有利于提高林业整体建设效益。在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技术也需要进行优化和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环境,满足生态化建设要求。目前林业栽培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必须要充分考虑种植栽培区域的环境因素并做好多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工作,采用多种防治技术手段对病虫害发生进行控制,以此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建设。

林业是关系到民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在进行林业资源生产建设期间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要想发挥其生态价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需要做好资源保护工作,完善林业栽培技术以此来提高林木的培育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而病虫害问题对林业资源健康生长有着较大威胁,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也是需要加强重视的一项内容,确保能够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打好基础。

1.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技术

1.1林牧复合型

基于生态模式的发展,为了适应北方林业和草原的有效生长,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自然、气候状况,选择林牧复合型栽培技术,这是根据林业发展多年经验发现的一种高效林业栽培技术。在利用林牧复合型林业栽培技术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促进林木的高质量生长,则需要通过科学合理地研究来确定和控制好树木之间的间隙和整体种植密度。如果树木密度过大,则部分树苗吸收阳光以及水分的能力就会降低,从而无法茁壮成长。因此,在栽培时,需要合理灌溉和科学施肥,保证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率。而对于牧草的种植,不仅需要施肥和浇水,还应该在秋季翻耕其生长的土地,同时要注意与树木之间的种植间距,保证两者都能够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

1.2林禽复合型

林禽复合型林业栽培技术大多数采用的是集约式的营林管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治林木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有效使用所处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条件,然后在其中养殖一定的禽类,如鸡鸭鹅等。这样就在林业管理中不需要对林木使用过多的化肥和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散养的家禽大多以杂草或者各种害虫作为食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林木生长过程中各种病虫害的威胁。此外禽类的粪便更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在生态模式发展倡议下,可以促进生态化林木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

1.3果蔬复合型

对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发展林业栽培技术,可以实施果蔬复合型方式促进林业更好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区种植的不同果蔬树木的生长特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最大限度满足果树生长中的营养需要,保证光照时间充足。果树的生长需要兼顾果实的成熟,因此要确保果树能够在降温和旱涝问题出现时,有对应的处理措施,不影响果树生长、发芽和结果。同时还要针对性消灭影响果实和蔬菜的害虫。

2.生态模式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2.1营林防治技术

营林防治技术能够在提升林木生长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将营林技术应用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能够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针对性控制并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整体的防治效果较为显著。在实际应用这种防治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资金方面的投入并做好全面管理工作,在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可以应用这种技术方法。

首先,在苗木栽培阶段必须对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进行杀菌和消毒处理,将土壤环境中的各项参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防病菌滋生对苗木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其次,做好整地工作,保证土壤程度疏松内部氧气充足,不利于病虫繁殖。最后,做好施肥和灌溉处理,根据土壤情况选择适宜肥料同时也要保证内部水分平衡,为树木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做好枯叶、落叶的清理工作以防长时间堆积出现腐烂情况为细菌繁殖提供了适合生长条件。

2.2生物防治技术

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避免过量使用而造成防治副作用。通常情况下,生物防治不会破坏环境,具有环保作用,且利用相应的生物原理可以取得并保持良好的效果。当前较为常用的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主要有:(1)微生物防治手段。林木生长过程中,有很多的病虫害和微生物是相克的,因此可在病虫害多发季节通过投放对应的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对林木的侵害,但是该方式要有专业的技术与相关设备,推广难度较大。(2)天敌治虫。每一种害虫都有对应的天敌,可以有针对性地引进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这种办法防治效率高且效果明显,同时还能够有效保持该地区的生态均衡。值得注意的是,生物防治虽然效果明显,但是使用不好就会产生相反效果,需要科研人员持续探索。

2.3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技术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病虫害问题进行控制,可以直接杀死害虫。但是在实际应用这项防治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药物的合理选择,尽量选择无残留、对苗木影响比较小的化学药物,同时也要控制要药物的用量和类型以提升技术的应用效果。

2.4做好检疫检测预报工作

林业资源在种植和栽培过程中不可能完全规避病虫害的产生,要想做好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对林业资源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也要做好林木检疫工作,对于林区内存在问题的植物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对于以往的栽培技术进行更新和完善以增强苗木的抵抗力。可以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对整个林区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有利于提高病虫害的防御能力。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检疫检测工作得到充分落实,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生态模式下的我国林业栽培工作,需要从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关键方面高效开展工作,才能够保证我国林业整体发展质量向生态化方向不断提升。面对不同的林木栽培模式,要详细分析和总结当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发展需求的生态化林木栽培技术。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创建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赵伟.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花卉,2019,359(20):257-258.

[2]杜咏梅.基于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探究[J].花卉,2020,367(04):262-263.